回顾:因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被破格录取的蒋昕捷,如今怎样?
“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
2001年,高考的考场上,一篇《赤兔之死》改变了蒋昕捷的一生,而他的《赤兔之死》也开创了高考历史上以古白话文写作的先河。
一战成名的他不仅登上了人民日报,更是直接被南京师范大学直接破格录取。
此后无人不知蒋昕捷,无人不知他的《赤兔之死》。
但是之后的几年里,蒋昕捷的发展却与众人期望的截然不同,甚至几次跌落至人生低谷。
如今的蒋昕捷究竟发展成了什么样子了?着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好奇。
2001年一战成名的蒋昕捷成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
在大家无比称羡的时候,大家开始好奇这样的一个天才文学少年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蒋昕捷是1983年生人,他的父母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辛苦忙于工作,导致蒋昕捷也成为了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
和外公一起长大的蒋昕捷,每日都跟随着作为南京广播电台的忠实听众的外公一起听广播。
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听广播是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好方式。因此,小小年纪的蒋昕捷也在外公的引导下也逐渐对电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较于婉转动听的音乐,更吸引蒋昕捷的是武侠故事里刀剑相碰的乒乓声。
在大一点的时候,蒋昕捷开始对经典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产生了极浓的热爱。
刚开始他只是听电台里讲,后来识字之后又开始在藏书丰富的堂哥家“蹭书”。
对于那些经典故事,他不仅能够头头是道的将里面的故事讲出来,甚至其中一些他所喜欢的章节他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在上学之后,知识丰富的蒋昕捷更是时常拉着同学激烈的讨论《水浒传》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说梁山上的108个绿林好汉之前是做什么的,加入梁山后又打过哪些仗,他们都使用什么兵器,兵器的具体用法以及在战场上杀敌时的细节描写等等等等。
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小学阶段,蒋昕捷就已经将四大名著全部吃透,在初中阶段甚至深入了解了《论语》和《庄子》。
这个阶段的他已经拥有了远超于同龄人的古文理解能力,这也为他日后在高考中一战成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了高中后,蒋昕捷对于古典文学的喜爱已经不满足于阅读之中了。
他开始四处向同学们分享,尽管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对于他们是否认真在听自己的分享,蒋昕捷也不是十分的看重。他更注重的是将他对古典文学的爱表达出来。
这样的蒋昕捷在同学和家长眼中十分的怪异,毕竟在高中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考大学,蒋昕捷的重点完全偏移了方向。
蒋昕捷的举动让老师们十分的担忧,毕竟当时的蒋昕捷是一名理科生。
就这样,蒋昕捷一直固执的偏移着前进的方向直到高考前几天。
看着人生中一个无比重要的考试的日子近在眼前,蒋昕捷的内心慌了。
三年的时间,他没有在自己的学业中投入太多的精力,面对高考他格外的心虚。
那时候的他每天都在期盼一醒来的时候时间就倒流回三年前,但时间只会一刻不停的前进着。
直到进入考场前,蒋昕捷的心里还是突突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蒋昕捷只能带着这颗焦虑的心硬着头皮走进了考场。
高考的第一个科目就是语文,其中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难点,蒋昕捷在发卷后第一时间撇了一眼作文题目,这一年,作文的主题是诚信。
“诚信”这个主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十分容易写作的,因此想要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蒋昕捷必须花费一些心思来构思其中的架构和素材。
也许是蒋昕捷对于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得他的才华终不能被埋没,那一年的阅读理解一张醒目的“赤兔图”映入了蒋昕捷的眼中。
他立刻想到了《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坐骑——赤兔马。
那一刻文思涌动,赤兔马绝食而亡的画面直直的刺入了他的脑中。
他立刻提笔,行云流水的以赤兔马因思念关羽绝食而亡的题材编撰了以赤兔马为诚信主体的悲伤故事。
这篇如如来神笔写下的作文,给了蒋昕捷高考成功的勇气。
回家后,蒋昕捷拉着母亲的手高兴的手舞足蹈,说自己写了一篇很牛的作文。
对于蒋昕捷的这种疯癫的模样,蒋母并没有在意,以为这次也像往常一样是自己儿子的单方面的热情。
但不曾想,这篇作文真的成为了满分的高考佳作。
其实,早在高考考场上,这篇《赤兔之死》便吸引了现场老师的注意。在蒋昕捷激情创作的过程中,现场老师几度流连于他的身边参观这篇独出心裁的佳作。
蒋昕捷通篇采用古白话文,这种写作方式对于其他考生而言或许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对于自小研读古典文学的蒋昕捷来说几乎不算事。
就这样蒋昕捷的古白话文《赤兔之死》悄然跃于作文纸上。
高考的天气永远是那么的炎热,阅卷的过程也永远是那么的枯燥无聊,再加上作文主题的难度不太高,大多数作文都是一个模子扒下来的。
那么评分的标准不外乎是看文章的契合度以及文笔的流畅度,以此来进行评分。
如果没有《赤兔之死》的出现,大概阅卷老师又会感慨,又是枯燥的一年。
但这篇形式大胆的《赤兔之死》让众位批卷老师眼前一亮。
首先,蒋昕捷采用的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古白话文的形势。
自鲁迅先生改写现代白话文后,现代白话文便替代了繁杂难懂的古白话文。
因此,在批卷老师的眼里,写一篇八百字的古白话文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挑战性极强。
基于这点,批卷老师十分仔细的阅读了这篇《赤兔之死》,之后他惊奇的将这篇作文推给了组长何永康老师。
何永康老师在阅读后立刻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首先,这篇作文的立意非常的高远,读来就会让人精神一振。其次,他的文章是发自内心创作的,是真实的,有内容的。尽管他的文章主题是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信”,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篇好文章。我觉得应该给满分。”
在座的各位阅卷老师都是具有较高文学造诣的知识分子,看到何永康老师这样说,他们也都纷纷好奇地一一阅读,最终大家一致决定给予这篇《赤兔之死》满分的成绩。
就这样,蒋昕捷一战成名,《赤兔之死》也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但此时的的蒋昕捷正因为自己高考总分527分而感到难过,因为这让他错失了上自己志愿填报的南京师范大学。
幸运的是,当他在家无力纠结是复读还是错过自己中意的学校时,不久后就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他的通知。
原因是他的大名引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注意。
如果说蒋昕捷因为《赤兔之死》而荣幸地进入南京师范,那么之后投身新闻学的他便是由此不得不承受着波折。
原本理科出身的他填报的是计算机专业,但经过《赤兔之死》一事他发现了新闻学的奥妙。
原本大家以为在这个夏天爆火的蒋昕捷会继韩寒等人之后成为新晋热门作家。
但蒋昕捷拒绝了出版社的邀请,撇开了大众的期望,一头扎进了新闻界当中。
他每天认真读书,学习采访,外出实习,在大学毕业后他如愿的会成为了一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
一个高考作文满分的人竟然辜负了大家的期待没有成为一个作家,这让蒋昕捷得到了很多唱衰声。
但蒋昕捷深知,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是未来做更好的自己的最佳途径,于是在外界对他评价褒贬不一的时候,蒋昕捷选择从一个实习记者做起。
有了记者的身份,蒋昕捷一刻也不敢懈怠,当时肯德基被爆出的“苏丹红事件”,蒋昕捷第一时间做出跟踪报道。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蒋昕捷也是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于是他专注于这个领域,在2010年的时候他爆光了“地沟油事件”。
这个事件的报道使得蒋昕捷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这次伴随“地沟油事件”文章的是在食品安全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何东平教授研究地沟油多年的一组相关数据:几乎每吃十顿饭,就有一顿可能是用地沟油的。
有了专业人士的数据支持,蒋昕捷的文章影响力瞬间扩大。
他公开发文批判这种损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这一举动触及了很多商户的利益,于是蒋昕捷被“围攻”了。
那些商贩们大肆在网上留言诅咒蒋昕捷,然而面对这些威胁的蒋昕捷却表现得不卑不亢。
在他心里,这件事他没有做错,他应该为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负责。而且他相信何东平教授的数据,何教授的数据就是他文章最有力的支撑。
但让他感到无比失望的是,面对舆论压力,何东平教授退缩了。
他公开在全国人民面前否认自己曾经给蒋昕捷提供过地沟油数据一事。
这导致蒋昕捷的文章一下失去了说服力,商贩们趁机煽风点火,之前力挺他的一干国人们竟然倒戈开始指责他。
2010年3月24日,蒋昕捷再次发文,题目是《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
文章中没有将地沟油一棒子打死,相反他还为地沟油寻找到了一条合法合规的光明出路——在提炼去除有害物质后,用于制造肥皂等用品。
想要成为一名记者不难,但难的是成为一名有良知的记者。
可惜的是,随着电商的迅速崛起,纸媒行业落入西山,蒋昕捷并没有随着纸媒事业消失在大众眼中。
他转投了阿里巴巴的怀抱,成为了天猫公关总监“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