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朱洪庙镇文庄村村民传承接力,义务守护烈士陵墓
山东省曹县朱洪庙镇文庄村村民
传承接力,义务守护烈士陵墓
■王晓新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鲁亚
“孩子们,长眠在这里的87名无名烈士都是当年在陇海线铁路阻击战中牺牲的。你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英烈精神,刻苦学习,立起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3月28日,在山东省曹县朱洪庙镇文庄村烈士陵园,义务守护陵园的文庄村村民赵成军,为前来祭扫的学生讲述先烈战斗故事。
1946年底,与曹县相邻的河南省商丘市李门楼火车站打响陇海线铁路阻击战。次年初,在此役牺牲的87名解放军战士被安葬在文庄村。
村民杨性勇亲历烈士埋葬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办教师的他,义务担任烈士陵园讲解员,并将那段历史整理成文字资料。
据杨性勇回忆,那年他还不满10岁,为躲避白天敌机轰炸,村民只能在晚上悄悄地埋葬烈士。由于年龄小,大人负责安葬填土,他提着灯笼照明。
“当时,因条件所限,没能留下证明烈士身份的文字记载。”杨性勇遗憾地说。
黄土埋忠骨,英气昭后人。烈士牺牲后,文庄村村民把守护烈士墓当作一份责任传承下来。
每年清明节前夕,文庄村村民都会自发到烈士陵园清除杂草、擦拭墓碑、修剪花木等,为前来悼念的当地干部群众和中小学师生提供良好祭扫环境。
65岁的村民杨运海义务守墓已有10多年。他告诉笔者,有一年,政府计划修缮陵园,村民们听说后自发捐款,在陵园内栽植了100多棵松树、柏树、玉兰等树种。
“这些烈士是为新中国成立牺牲的,牺牲时都很年轻,我们坚持守墓,希望有朝一日烈士的亲人能够找到他们。”义务守墓的杨性岭感慨地说。
76年来,在文庄村村民的悉心守护和见证下,这座无名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附近的群众和学生都会来到墓地祭扫,缅怀先烈丰功伟绩,聆听他们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