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笔下很精辟的三句话,句句经典,生活不如意时就多读读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大的作家写出一本高质量的长篇小说,短则一年两年,长则需要花上十年。这可以说是一个客观事实了。曹雪芹当年创造《红楼梦》,可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当然,能写成这样小说的人,百年难得一遇了。

  但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奖的中国籍作家,他在获得“诺奖”后为何花八年才写出新作《晚熟的人》?这里头有什么故事吗?究竟是江郎才尽还是得奖便飘飘然?我们接着来读,立见分晓。

  

  仔细读了《晚熟的人》后,我才发现,莫言之所以花费如此久长的时间,创造一本二十来万字的中短小说合集,背后竟有着大的原因:他不再拘泥于魔幻主义的风格,而是力求现实主义,从“我爷爷”变成了“我”,从复数变成单数,从浓烈的变成简单线条的。

  这部书,将会给大家带来陌生而全新的阅读体验,而我们,更是能从书中品悟到许多莫言关乎于人生人性的金句,值得一读!

  这可以说是贯彻全文的一句话,也是与文章标题最贴合的一句话,句段中不断地强调“晚熟”,究竟怎么才算是晚熟呢?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作家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

  这是莫言对于“晚熟”二字的阐释。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年轻时就精通人情世故,各种圆滑的、狡诈的套路都谙熟于心;还有一些人,则显得笨笨的,别人在送礼套近乎,他们傻乎乎地看着,一脸茫然,只是展露自己的纯真,这类人不去消耗自己的纯真与能量,小时拿天真看待世间,长大了,内心没有受到污浊,即便遇到生活的挫折与磨难了,却依然能够坦然面对。

  

  后面这类人往往能活得幸福与通透,也能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莫言,他就是这类人,他也渴望与呼唤读者能读懂他这本书,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故而莫言在书中强调: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后来虽然开窍了,也是被坏人催熟的,但是他们仍然可以保持善良赤诚。

  所以,朋友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好分内事,即可,是个学生,不妨全力、用心读书,少去与社会人士打交道,步入社会了,复杂的人情倒也不必过于上心,上好每一班岗,尽好个人责任。没必要年纪轻轻就学得世故,唯利是图。

  《晚熟的人》是一个中短篇合集,其中一个短篇名叫《红唇绿嘴》,说了一个叫覃桂英的人,她是莫言表妹,看似清纯,人畜无害,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她骄傲于“得网络者得天下”,在书中不断散播莫言的谣言,从而赚取高额不义之财。

  

  一些人很坏,但他至少有自知之明,也就有良心,做了亏心事,时刻会提心吊胆;而一些人坏,则是坏出了边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个坏人,做下的每一件坏事,甚至还认为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是特别正确的,因此,往往做出更大的恶事来。坏而不自知,这样的人千万要小心。若不幸运身边有这样的人,你大可以别与他理论,默默走开即可。

  有一句话说得好:遇到垃圾人和垃圾事,赶紧远离。遇到这类人如果不尽早远离与挣脱,那迟早会害了自己,白白遭受许多痛苦的。

  莫言这部新作特别有意思,他改变了以往的风格,以往的小说中,可能是“莫言”这个人物偶尔出现在了书中,而这本书中,“莫言”高频率出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部书的十二个故事里面的人物,大多是他自己的小学同学。

  《晚熟的人》分为十二个篇章,彼此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关联的是每一章中都有作者莫言本人的影子)——相较于莫言早先年的魔幻风格小说,这部书可以说是很真实了,作为莫言的忠实粉丝,阅读此书,肯定会有一种陌生而全新的观感。

  

  该书书名为《晚熟的人》,正是选取了其中的一部书名,那么,早熟与晚熟有何异同?莫言很形象地打了比方,早熟的人虽能够提早精通人情,赚来钱财,可他们由于太早就知道这个世间的尔虞我诈了,所以到了中年时难免力不从心,身心疲软,就像成熟的稻谷,被生活所累,很早就弯了腰。

  相反,晚熟的人呢?他们前期一直在储备,积蓄力量,一丝不苟地强大自身,就像建筑高楼大厦,他们前期的地基很稳固牢靠,到了中年时,虽说遇到挫折磨难,但仍旧有一股强悍力量,蓄势待发。

  有人说,诺奖得主会被缠上一种“魔咒”,即再也写不出小说或好的小说。事实上,2012年莫言得奖后,一时间成为全球风云人物,2013年,整整一年他都没看完过一本小说,自我调侃道“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但他没能写作,是因为时间忙碌,抽不开身,而13年到16年间,他去了全球至少36个不同城市,出席了大大小小的会议达26次,此外,他题了几千次字,签了几万个名……

  哪有时间来写作呢?

  当然,这些无尽的琐事还不足以全部压倒莫言先生,更多的烦恼却来自于无形的压力。

  

  莫言是一个力求突破的作家,早先年创作小说,可能眼界狭隘,写法也不是很多,所以,大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但随着年纪增长,眼界扩大,他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发多了,一方面要不写重复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想突破自己以往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作品。

  但莫言终归是不负众望,八年后,他带着新书出现在大家视野中了。

  《晚熟的人》写给我们每个人,或许,更是写给莫言先生本人的。他深深地相信,一个作家要想源源不断写出好的作品,就得学会“晚熟”的精髓,不被定型与过早成熟,这就意味着可以时刻变化,时刻能有新的突破,也就能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艺术创造力保持得更长久一些。

  朋友们,那个“讲故事的人”回来了!故事变了,主人公也变了,风格也从魔幻变成现实,从虚构变成非虚构,从“英雄好汉王八蛋”变成生活中每个普通平凡的你我,唯一不变的是那个“晚熟”的莫言。

  你会喜欢莫言的新作吗?欢迎评论!如若本文对您有启发,恳请发财手指给笔者点赞分享,不胜万分感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