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校准“三视”角度提高调查研究质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开展好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校准“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不唯己、不唯洋”,让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取得实效。
一是校准“仰视”角度,读政策、明方向、定主题。调查研究最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调“研”变调“演”。仰视,就是“眼睛向上看”。校准调查研究的“仰视”角度,吃透上级精神、了解整体部署,胸怀大局、把握动态,清楚本部门本单位所处方位、工作重点,为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指明方向、确定主题。如果“仰视”角度校得不准,缺少了“向上看”,调查研究就会主题闪光、跑偏错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善于“向上看”,对中央和上级政策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工作落实就会打折扣、搞变通。因此,校准调查研究的“仰视”角度,必须仔细观察分析时势,精准研判时代要求,紧盯重大政策导向,精准选题、精心破题、务求实效。
二是校准“俯视”角度,探实情、查问题、挖症结。毛泽东同志为《农村调查》撰写序言时提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俯视,不是简单的“眼睛向下看”,而是要沉下心、扑下身,多到困难多、问题大、工作弱的地方,对准基层实际、基层群众,呼吸“泥土味”、查看“原生态”、倾听“牢骚话”,让调查研究充盈“烟火气”“热乎劲”。同时,调查研究要多一点“自选动作”,少一些“循规蹈矩”,多看“后院角落”,少看“花瓶盆景”;既看外表又看里子,既看局部又看整体,让问题素面朝天、显山露水、暴露无遗,摸清情况、查实问题、找准症结,真正掌握事物本源、厘清问题本质、把准工作脉络。
三是校准“平视”角度,细分析、出实招、见实效。平视,就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校准调查研究的“平视”角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反映调研情况,既报喜又报忧,既展示成绩又揭短亮丑,不避重就轻、忽轻忽重。分析调研问题,要站在全局高度、运用发散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反复推敲、详细论证,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好调研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实用的意见建议,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打通堵点的有效办法,转化为化解矛盾、引领发展、促进治理的重要法宝。同时,要持之以恒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对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优化调整,确保调研成果有实效、见长效,提高调查研究的“含金量”。
(作者单位:中共龙南市委组织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