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四川考生连夜窃取高考题,全国紧急换卷,坑了百万考生

  文 | 南珹纪实

  编辑 | 南珹纪实

  

  ?——【·前言·】——?

  2003年的那个夏天,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中国高考第一案”。

  高考前夕,有一位高三学生竟然打起了高考试卷的主意,将这份考卷偷了出去,高考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十年寒窗磨一剑,为的就是能在高考时考进理想的大学。

  教育部门在发现原试卷被盗后不得已启用了备用试卷,又改写了多少人的命运?让同期参加高考的几百万考生,又怎能得以安抚?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曾经窃取高考试卷试图一步登天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丢失的试卷

  2003年6月5日,距离开始高考开始还有两天,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工作人员按照程序准备检查一下考卷的安全。

  当工作人员熟练地走到教育局保密室门前,看到门上的封条完好无损地封贴在保密室大门上,说明了高考试卷进入保密室后,就没有人踏入这个保密室。

  这个保密室的安保级别非常高,在保密室的木门后面,还有一道防盗门,防盗门是铁质的。保密室的窗户边上,也有铁栅栏防护。

  何况,在保密室的隔壁屋,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坚守。几乎可以算的上是天衣无缝了。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今年的高考试题一定安然无恙地躺在保密室的保险柜里。

  工作人员心里这么想着,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还是驱使他把封条撕下来,进去看一下吧,这一进去,屋内的状况可把工作人员吓坏了 。

  保密室布局

  只见,保密室内,存放着高考试题的箱子被人暴力撬开,他们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发现其中理科生要考试卷七门科目各丢失了一份试卷。

  发生了这样严重恶劣的事情,让所有校内领导都背脊发凉。以国家的三级保密等级来说,秘密、机密和绝密等级依次提高的,而高考试卷真题属于“绝密”等级,可见国家管理层面对高考这个大型考试的看重。

  高考试题的丢失放到哪个地区来讲都是一件相当炸裂的大事,偷窃者的做法是对社会公平和高考制度以及教育部门公信力的挑衅,也是对百万考生为高考辛苦努力的亵渎。

  事情发生后工作人员迅速封锁现场,并上报省教育厅,省级公安调查组派来一组侦查人员。保密室的周围都有监控,但如果有人有意偷试卷,一定会找方法切断监控。校内领导也发现了,一楼、二楼的电源被莫名其妙地被掐断,根本不能从监控下手。

  

  调查组只能去现场寻找线索。经过现场勘查,大门上的的封条没有被任何人破坏的痕迹,所以犯罪分子只能是破坏了窗户从而溜进保密室的。

  看来还是要从窗户入手,经过组里的痕迹专家观察过后发现,北窗户的封条断裂,绝对是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窗户却没受到任何损坏。

  除此之外还发现,西窗户窗外边上的钢筋护栏中的第2根有非常明显的变形,护栏上还留着明显的汗渍手印痕迹。

  窗台上还有许多凌乱的脚印,经过侦查人员比对,这些脚印出自于同一双鞋。所有人都漏掉了一个重要信息:保密室西窗户的插销是损坏的,没办法锁住窗户。

  

  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把钢筋护栏掰弯后,打开西窗潜入保密室。侦查人员随后检查保险室内的柜子,发现靠东墙和西墙放的两排铁皮柜,都有被人包里撬开的痕迹,靠北墙的三个木质文件柜也是。

  那偷试卷的人到底有什么目的呢?难道是想要卖高考题换钱?

  情况十万火急,公安局在猜测到犯罪分子的目的可能是经济利益,就立即展开了行动。通过监控、查找网上有没有买卖高考试卷真题的,也没有发现任何买卖高考试题的内容。

  之后警方又对县城进行地毯式的搜查,全部打印复印场所都没有发现有试题泄漏的迹象,学校周边和县城大街小巷也没发现有人倒卖高考试题。

  

  调查毫无头绪,可高考在即,无奈之下四川省只能启用备用卷。因为当时被盗的试卷真题是全国卷,全国范围内只要是使用全国卷的省份,都要跟四川省一起,使用备考卷。

  考试就在眼前,如果在这个节骨眼大肆声张试卷被盗和继续查案一定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所以国家对这次考题被盗窃的事情进行了严格保密,缩小了得知此事的范围,以保障高考顺利的进行。

  这场试卷盗窃案对整个高考的正常进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考试当前临时更换试卷也会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更会影响考生心态的失衡和发挥的。

  备考卷的数学科目是由葛军老师出的,难度非常高,堪比奥数竞赛,高考成绩出来后统计了结果,数学平均分只有55分。

  往年的平均分都是八九十分左右,这样的落差让无数考生叫苦连天,更是间接导致了他们的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真相浮出水面

  

  高考很快到来,但警方没有因为高考而停止找寻真凶,他们一步一步排除所有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包括内部人员、押运试题的武警及其家属,之后还扩大范围对全县城的师生和他们的家属都进行了排查。

  既然偷窃试卷不是为了获取利益,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那就是这个人是本学校的高三学生,想要通过这个方式作弊。

  可是参加高考的人有那么多,怎么样来确定到底是谁呢?

  只能将全校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都排查一遍,排查工作不仅困难复杂,而且工作量十分巨大。

  警方通过研究现场的痕迹推测出了关于作案者身体的大概信息,将范围进一步缩小。一个人的样貌、神态、语气都可以伪装,但是唯独指纹伪装不了,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双胞胎的指纹,也不会一模一样。

  

  通过考生回学校填报志愿需要录入指纹的契机,将全县参加高考的考生指纹与栅栏上提取指纹进行详细比对,锁定了嫌疑人杨博,最终将事件真相查得水落石出。

  学霸偷盗试卷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高三学子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做了这件事?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家庭了。

  杨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拮据的生活条件让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计。也造成了杨博从小就与父母少聚多离。

  在这种环境中,杨博比同龄人更能了解生活的艰苦,也很懂事。

  作为一个小男孩,淘气和不听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杨博从小到大都不是班里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反,他的性格和脾气都很友善,在学习上勤奋认真,学习成绩也一直很优异。

  他在前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成绩,就算遇到一些小挫折,他也能很快就调整过来。

  

  时间流逝得很快,进入高三的杨博迎来了人生的大考验。高考是全国学子的头等大事,自然也是杨博心中最为焦虑的事情,他害怕自己考试失利,辜负了家人的期望,也害怕未来不是自己期许的那样。

  焦虑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杨博的内心深处,不经意间跳出来让他心情烦乱,高三紧张而繁重的复习,时刻都牵动着杨博心里那一根紧绷的绳线,时间的流逝和黑板上的倒计时,也预示着到了他必须继续努力的时候了。

  有人曾说过,过度的压力会使人做任何事情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在临近高考的之前一段时间,杨博的成绩发生了很大幅度的滑坡,几次的模拟考试过去,成绩不升反降。

  

  杨博的父母也跟他进行了考试前的沟通。但杨博心里的压力太大了,之后并没有让焦虑的心安静下来,高考这件事,带给杨博的只有无限的恐惧。

  人在极度焦虑之下,往往会产生极端的想法,现在常规的学习无法已经不能提高他的成绩了,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他思来想去,最后心中开始萌生了一个邪念——偷高考试卷。

  偷到试卷的过程

  这个想法在脑子里只是一闪而过便已经乱了他的心智,他现在已经开始不择手段了,‘只要我偷到试卷,就一定不会在高考中失利。’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

  现在,杨博更不认真学习了,之前的努力也功亏一篑。他每天在脑子里想着如何才能拿到试卷真题,怎样做才能不被人发现。

  二十年前的安保设施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杨博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知道了试题存放位置,且多次前往‘蹲点’。

  试题送达到保密室后,杨博便趁机从没上锁的西窗户翻了进去,将试题偷了出来。拿到试卷真题的杨博激动万分,剧烈的心跳久久不能平复。

  他将试卷真题一道一道的研究解答,遇到不会的就将题换一个说法或者分解开来拆解成两道,去请教成绩更好的同学,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将答案死记硬背下来。

  一切就绪,只等高考的到来。

  杨博认为万无一失,即使不能全部都解答正确,但也绝对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等到整装待发进入考场的时候,杨博内心平静如水,甚至没有一丝紧张。

  大好的前程、顶尖的大学好像在跟自己招手,一切就唾手可得了。然而,当杨博看到考试题的那一瞬间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无知和可笑。

  

  这份考题与自己偷取到的试题完全不一样。但杨博还是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做完了这一套题。

  之后的杨博超常发挥多出了本科线一大截,这时警方找到了杨博,将所有证据都摆在他面前。

  “铁证如山,你现在还有什么可狡辩的?你知不知道私自窃取高考试卷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王博一开始还试图狡辩,但当他看到那份指纹对比鉴定书时,才意识到一切都完了。他深深的低下了头,最后一五一十交代了作案经过。

  

  公平的到来

  这个真相让杨博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都很难接受,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杨博,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盗窃作为绝密文件的高考试题不仅属于刑事犯罪,而且性质极为恶劣,社会影响重大。8月份,本该即将奔向大学校园开始崭新生活的杨博,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本该欢欣鼓舞送儿子去上大学的杨博父母,却被曾经视为希望的儿子伤透了心,在左邻右舍间抬不起头。杨博入狱以后,情绪几近崩溃。

  一时的鬼迷心窍,让原本光明的未来徒添七年的阴霾,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他一度自暴自弃,想到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是痛苦到无法自拔。

  但所幸,意识到错误还为时不晚,在监狱工作人员的开导和帮助下,杨博很快重拾信心,积极进行劳动改造,参加了自学考试。但即使这样,七年的牢狱之灾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出狱以后,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朋友和同学都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杨博却连找一份糊口的工作都十分困难。

  在面对诱惑,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不会在花花世界中迷失自我。有些错误一旦发生就不能晚会,有些歧路一旦走上就很难回头,杨博一朝亵渎公平,自然也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结语

  科举,驱使着寒门学子凿壁借光、日复一日的苦读诗书,驾着马车一去三年五载求学路,是为光宗耀祖,飞黄腾达。

  就是因为这样的公平,才能有许多有识之士,能够得以在朝为官,为国之所用,造福百姓。

  

  现在的高考,因为公平,贫困地区的孩子至少能有一种离开大山、看看外边世界的机会。因为这样的公平,孩子们从懵懂无知成长为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少年,仍能将这场大考作为衡量自己、改善人生的历练标尺。

  这份公平,是无数人守护出来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