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农拿出张欠条,想要兑换1100万,专家核实后问你父亲是谁
在灾难来临之际,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而在自身利益优先的前提下,或许才会考虑到其他。但世间并非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有些人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他们优先考虑的并非是自己,而是民族大义,如战争时期的一位富商郭老汉。一、国家危难,借条的由来抗日战争期间,国家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可一场战争的胜利需要多方面的协助,而粮草物资则尤为重要。而在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国家粮草物资已接近贫乏。若粮草物资补给跟不上,这会给我军在战场上带来不少的麻烦。
抗日战争末期,我国与敌军的对抗进入到最后阶段。由于长久的对抗,使敌军做出了最后一搏,也正因为这一搏,使我国前线吃紧,需要派援军支援。于是我军派出了山西地区的驻军前往前线。前往前线参与战斗,每个战士都义无反顾地前往。但前往前线需要长途行军。不管是在前线拼杀,还是前往前线的路途,这都需要粮食充饥,战士们才有力气上战场,与敌人对抗。但这支驻军,平时驻守在驻地时,都是靠挖野菜来解决吃饭问题,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前往前线,战士们只能一路挖野菜代为充饥,若是这样,就算能到达前线,战士们也没多少力气与敌人拼杀。
面对这样的难题看,这支驻军的指挥官想尽办法都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向当地的人们借粮食。但在战争的摧残下,百姓庄稼也并不好,能借的也并不多。而就在这时,当地的一位富商听到此事,马上毫不犹豫地送来了粮食。
在这位富商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马上开始筹备粮食,不到两天的时间,他就筹备了十几车的粮食,送往了驻军。也正是这些粮食解决了我军的一大问题。在战争时期,能筹备这么多的粮食,定当不易。而这位富商能筹备到这么多粮食,的确不易。这位富商为筹得粮食,卖掉自己全部家当,共花掉1100多万法币。如今是国家危难时刻,全国人们应当团结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这位富商便是如此。
但尽管如此,我军却有严明的纪律,百姓的财物不能白拿。而这富商已年迈,这又是他的全部家当。但战争在即,指挥官虽感到,却无法给予他任何来兑换这批粮食,最后只能写下欠条,承诺将来一定将这笔钱还上。
虽然这是这位富商所有的家当,但当送这批粮食给军队时,他要的并非时这张借条,而是为国家,为舍生忘死的战士出份力,于是这位富商说什么也不要,但我军纪律严明,如何都不能白拿百姓的财物,最后这位富商抵不过指挥官,收下了这张欠条。二、意义重大的欠条,不得已才拿出战争之后的和平,是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但战争无情,在战场上,炮火连天,刀枪无眼,我军将士牺牲无数。而这支山西驻军的指挥官,也在战场上牺牲了,什么都没有留下。但也许,也还有他留下的东西,是他曾写下的欠条。
然而在这位指挥官牺牲后不久,那位曾给过我军粮食的富商,也随之去世。但在他去世前,他曾告诉他的子孙,要保存好这张欠条。但并非是为了讨债,是为了纪念,也或许是为了记住那位为国牺牲的指挥官,及为国捐躯的无数将士,因为他们值得被记住。
战争过去,原以为这张欠条会成为一个纪念传承下去。这张欠条,从这位富商手中传到他的儿子手中,再传到他孙子手中。八十年代,因富商郭老汉把家中所有家当全部换成粮食送给了军队,到他孙子这一代,家中贫困,每年都要借债方能度日,而面对如此困境,他的孙子不得已只能拿出这张欠条前往政府。三、欠条再现了解情况,兑现承诺面对家中困境,山西老农不得拿出欠条前往政府。而当这位老农拿着欠条出现在政府门口,向政府索要还款时。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未太过在意,而是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这位老农了解情况,帮助他解决问题。
然而当工作人员看到欠条的数额时,皆是震惊,数额高达1100万法币之高,而且看老农的神色并不似造假。于是请来相关专家来对欠条进行鉴定。经过专家对欠条的鉴定,以及对老农询问的情况之下,发现这张欠条,竟是还具备真实法律效力的文件。专家及政府工作人员对此感到震惊,也对这张欠条的由来产生了兴趣。
毕竟从这张泛黄的欠条来看,欠条存在的时间是应是不短,且欠条上的数额也并不低。于是政府开始着手调查了解情况,在调查下知道,这张欠条的来历,是战争时期老农祖父变卖所有家当换成粮食给军队,得来的一张欠条。在得知欠条的来历之后,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毕竟在战争期间,战争是残酷的,将士为保护国家百姓,浴血奋战。而百姓对将士们给出的一点粮食,既是在将士们饥饿的时候有粮食吃,更是对将士们的一丝慰藉及一份温情。军民是一家,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战争结束,国家迎来和平,承诺也应当兑现。但对于要归还的金额,政府遇到了难题,当初老农祖父借给的是法币,而战争过去,国家经济复苏,法币贬值,若换成人民币,定是没有当初写欠条时值钱。经过与老农的商量和核算,政府最终按当时八十年代的法币换人民币的换算还款给老农,老农也没有任何意见,毕竟若不是不得已,他也不愿拿出欠条索要还款。最后老农的家庭因这笔钱,经济条件得以改善,老农甚是激动,连连感谢政府。结语: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在人们生活中,诚信,变得弥足珍贵,在与别人交往中、与别人借还东西时,都曾会有过犹豫或是质疑:我是否可以相信这个人,这个人借我钱会还吗?而当人们有这些想法时,往往第一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这没有错。但若人人都能信守承诺,做好自己,或许这样的质疑会慢慢减少。而不管如何,相信民族大义都会是人们放在第一位的,就如战争期间的这位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