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稳如泰山屹立600年,它的设计师是谁?不到19岁的天才少年
》绯红蝎公鸡送晓筹,衣裳被青云穿。龙符。庭终时,五彩圣旨必被斩断,应声还风池头。”从王维的诗句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的心中,皇城始终是庄严的圣地。它曾经是皇帝的住所,受到所有人民的崇拜。现在也是古代文化的传承地,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积淀的文明。
当今中国最着名的皇宫是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它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金瓦红墙,雕梁画栋。建筑极其精美,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而它的城门天安门也建造得雄伟壮观,被誉为“中国神州第一城门”。
天安门广场位于故宫南端。始建于公元1417年,正值永乐在位时期。原名“承天门”,1651年清朝顺治帝改称天安门。过去只有皇帝才能从中间的券门进出。直到1925年,天安门才正式对公众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设计成国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对于天安门的设计者,一直众说纷纭。最受大众认可的设计师当属明代工匠蒯祥。
蒯翔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他的父亲蒯富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特鲁姆普退休回乡后,蒯祥子子承父业,比蓝更胜一筹,因此被皇上昵称为“奎鲁班”。
1417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蒯祥早早北上为统筹,受命参与设计皇宫。那时他还不到20岁。承天门的设计,是快翔遇到的第一个任务。他漂亮地完成了它。朱棣大喜,文武百官也纷纷称赞。
可惜的是,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随后在大火中被烧毁。重建承天门时,蒯祥再次受到重用,逐步升任工部尚书。它奠定了今天天安门的形状。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京城,承天门又被毁。1651年,清世祖下令第二次重修,正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门楼为木结构建筑。门窗为菱花形,所用木材基本为楠木,处处绘有金龙团龙图案,底座四周为汉白玉栏杆。整座城门宏伟壮观,但细节处却精巧非凡,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史书记载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蒯祥,但有学者查阅各种资料后认为,天安门的设计者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比如永乐时期的工匠蔡欣。
故宫博物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倬云先生曾指出,快祥入京时只有18岁左右,皇帝不太可能让他担任整个工程的设计者。他对天安门的主要贡献应该是那次重建工作后的雷击。
至于蔡欣,历史记载太少,但民间流传着他的故事。据说蔡欣受工部尚书宋立之托设计皇城,很快就交出了一张完美的设计图。呈给朱棣后,听说设计图纸上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非常高兴,直接就批准了这个方案。因为据说天宫有一万间房间,而皇宫只比天宫少了一半,以至于不至于超出规矩,可以和天上的神灵居所相提并论。
天安门广场也是蔡欣设计的一部分,但在建造时,蔡欣年事已高,无法日夜监视工匠的进度,于是朱棣将工程交给了蒯祥。而蒯向本有着高超的绘画和设计功底,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城门设计得更精美一点也不难。重修城门时,蔡信已告退回乡,而蒯祥正值盛年,朱棣顺理成章地把重任交给了蒯祥,设计城池的功劳全部交给了蒯祥。门。
除了蔡欣、蒯祥之外,还有一个名字叫杨庆,经常被人提起,但地位低下,只是个泥瓦匠,所以很少被载入史册。
其实总的来说,包括故宫在内的天安门广场,是无数人辛勤劳动的杰作,不能一概而论。蒯祥之所以为大众所认可,不仅是因为他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因为他精湛的技艺和众多的作品,令后人十分信赖他的能力。
除了天安门,蒯翔还参与了三殿的重建,并参与了御陵的设计和建造。《宪宗实录》中记载:“万物皆以吉祥筑。”据说他可以双手同时作画,画出来的图案最后还能合二为一。明宪宗非常尊重他的能力。
不管天安门的总建筑师是不是蒯翔,他在建筑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堪称不可多得的天才少年。他与蔡欣、杨庆等工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