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高三二模作文构思:从无限可能到只经历一种,哲理很微妙

  2023年上海普陀高三二模作文,体现了上海高考作文一贯的辩证思维。如果考生能够从材料中看到辩证的两个方面,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就可以正确立意,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

  

  生活充满无限可能,这是人们的认知惯例。生活充满无限可能这样的话,一定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之前说的。既然是一种可能,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推测和想象,是人们的一种梦想,绝对不等于客观事实。

  

  主观想象有极强的主观的烙印,其唯一的依托就是人们的大脑。梦想是不受客观条件限制的,至于将来客观上会发生什么,完全不在人们考虑之列,人们也无法知道在追逐梦想的过程当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打击。

  如果将来顺利,梦想就可以变成现实;如果遭受打击力度过大,梦想也可能在中途枯萎甚至死去。

  当人们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行动的时候,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客观因素的介入。人们追逐梦想的道路并不总是顺利的,而是充满坎坷的,甚至最终是远离梦想的。

  人们最终经历的那一种事实,正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唯一结果。人们常说的尽人事知天命,就是对这种客观规律的尊重和认可。主观上努力,虽然是受人们控制,但是客观上的因素人们把握不了。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早在1915年,胡适就立下了成为国人导师的伟大梦想。当他留美归来的时候,在归国的船头,胡适已经获得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消息。张勋的闹剧以及上海发生的一切,令胡适感到十分失望。胡适在文章中写道“真可以放声大哭”,就是当时胡适心态的一种具体的写照。这种放声大哭,就是失望的意思。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2%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