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特别报道|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妙招助力小萌新适应校园生活
从3月底离开校园,经历长达5个月的居家生活,从大班变成一年级小学生的新一届“萌新”,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小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时间观念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孩子有些畏惧陌生的小学生活怎么办?即将开学,如何做好衔接过渡准备,老师们来支妙招。
烦恼:一学习就“事多”?
妙招:培养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
转眼就要进入小学,不少家长在家开展幼小衔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可常常遇到这样的状况:无论写字、练琴,孩子一旦开始一项学习任务,就状况频出,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渴了、饿了,为啥一学习就“事多”?
杨浦区向阳幼儿园大班教研组组长沈顗斐看来,这正是学龄前的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所致,可以通过游戏培养意识。例如,一分钟能跳多少下绳,能用筷子夹多少小豆子,再到给自己安排任务计划表,看看10分钟能做多少事,“孩子们对时间快慢有了自己的感受,也能够反思讨论自己安排的任务是否合理。”
烦恼:注意力不集中?
妙招:循序渐进,专心陪伴
居家学习,线上交流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增加了不少。家长们发现,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孩子都很“专注”,但是脱离电子产品,孩子就变得更加没耐心、难专注了。对此,沈顗斐建议,专注力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家长首先以身作则做事专注,孩子自然也会效仿;同时,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任务时,不应有干扰动作。此外,沈老师还建议家长通过下棋等亲子对垒游戏方式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此外,幼小衔接还需要注重好习惯的养成,例如自己理书包,自己制定和优化计划任务表等。“无论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多和小学老师沟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调整,循序渐进”,沈老师特别强调,“孩子升学对家长来说,也是需要适应的。不要比较,不要着急,调动兴趣。”
烦恼:陌生感来袭,不想上学?
妙招:心有期待,注重仪式
“因为未知所以惧怕,这是孩子进入学校后会害怕,会哭闹的原因”,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副校长常杰提醒,家长不能用“收骨头”“做规矩”恐吓孩子,而应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了解学校,让他们对小学生活有所期待。
例如提前带着孩子看看学校外围,一同畅想在操场上踢球赛跑、在教室里学本领,可以登录小学的微信公众号,看看学校的丰富活动;也可以约上几个幼儿园的小伙伴,谈谈自己进入小学后最想做的事儿,会有哪些进步,让孩子始终带着美好的憧憬突破未知的恐惧。
常杰还提到,进入小学的仪式感能形成一种“我长大了”的心理暗示,从而调整自身的行为去适应这种变化。她建议家长时刻营造进入小学的仪式感,例如拍摄拿到入学通知书的小视频、让孩子自己开出学习用品购买清单并独立挑选购买等,都会令孩子更有自信。
烦恼:会交到好朋友吗?
妙招:掌握技巧,学会交往
此外,进入小学,孩子从家庭走向群体生活,家长帮助孩子学会交往,开启适应社会的新起点。亲子阅读、创设交往机会和掌握社交技能是常杰给出的几项建议。她认为绘本故事是便于孩子们感受情景,学会表达的方式;家庭聚会、同伴相聚等环境,也为孩子创设互相沟通、分享的实践机会;同时,懂礼貌、会合作、守规则、会宽容的孩子往往更受同伴欢迎,因此寻求帮助会说“请”、用别人喜欢的名称称呼他人、为暂时离开的孩子留位置、乐于接纳新伙伴、愿意帮助其他孩子都是交往时的技能。
此外,家长们还应正面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常杰提醒,切莫以“不吃亏”教育孩子,唯有正确面对、独立处理,才能培养勇于面对错误的精神和会换位思考的同情心。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