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单招报志愿,要根据招生计划的变动,修正报考位次
无论是高职单招还是普通高考,我们知道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就是前几年的录取数据,尤其是去年的录取数据是我们参考的重点。参考之前的数据,最主要的就是精确定位,定位高了就容易滑档,定位低了就容易高分低就。当然,影响定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报考人数的变化、招生计划的变化、划线比例的变化、招生院校的变化等,都会对精确定位造成影响。今天就以河北省2023年高职单招为例,重点分析招生计划的变化对定位的影响。
为了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去年招生计划只有50人,你考了第50名,那你只能上最末流的学校。假如今年招生计划增加了,共招录100人,你今年同样是考了第50名,那么你就不是上末流的学校了,而是可以报考中游的学校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招生计划对位次定位法的直接影响。
再看今年河北省高职单招招生计划的变化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招生计划数比2022年整体减少了1.3万人,从17.3万降至16万人。这是总体情况,我们修正位次不能按照总体情况进行修正。因为高职单招十个考试类和十个对口类都是单列招生计划的,具体到某一类要根据本类的变化进行修正。比如对口(机械类),去年的招生计划是3114人,今年只有1447人。招生计划缩减了一半,不修正位次是根本无法填报的。假如你今年考了1000名,在参考去年数据的时候就要按照1000乘以修正系数2.15进行修正,也就是相当于去年的2150名,这就是位次定位法。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再考虑冲稳保。冲稳保如何把握,如何选择学校,怎么拉开梯度,学校和专业怎么权衡等问题咱们以后再讲。
最后再强调一点,影响志愿填报定位的不仅仅是招生计划的变化,招生院校的增减、各院校招生人数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定位,所以要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原点位置。也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填报志愿一直强调的是拉开梯度,不要把志愿集中到一个层次的学校上,这就是坚持“冲、稳、保”的必要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