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水课的五大特征:“翻转课堂”沦为万人嫌,没人听课情有可原
高中的三年拼搏,才换来大学的一张录取通知书。尘埃落定之前,同学们奋力拼搏的样子,和大学课堂上,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仿佛曾经的拼搏,就只为了那一张入场券而已,有家长亲眼见证了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后幡然醒悟:难怪大学生不值钱了,是真没有啥“真材实料”啊。
对此,家长多认为:严进宽出的大学培养模式,无疑是对人才的浪费,有能力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结果水平还不如高中刚毕业的时候,这大学和害人没有区别。
也有家长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我,在学识和能力上提升自己,若不能做到自主学习,那被在毕业之前就被过滤掉也是情理之中。
在家长的眼中,大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开小差,是大学生不自律的表现,学历贬值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学生没有努力提升自我。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网上有一名大学生总结:大学生水客的几大特征,引起了评论区同学的强烈共鸣,并且补充了“最水”课堂的代表——翻转课堂。
首先是大学最常见的水课类型——老师照着读PPT,遇到有切入点的话题,就吹嘘一下自己曾经出国、或者自己儿子出国的经历,几乎每个大学老师,都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吹嘘自己子女的高学历。
而这个照着读的PPT,不仅年代久远,而且错漏百出,早已不知道是从哪位老师那里祖传下来的了,和教材一样,老旧、没有与时俱进的案例,大学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十有八九都说2000年出头的内容。
第二种,就是开学第一节课,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加上老师的自我介绍和吹嘘,一节课就过去了,临下课留作业,之后就是每个小组轮番上来讲作业,老师自己快下课的时候点评几句,轻松省心。
第三种,课堂管理看似严格,用好几种花样点名签到,学生的出勤能得到保证,更严格的,不让学生玩手机,大学生也不惯着,愣是能练就一身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好本领。
第四种,多半是选修课,但是给分很低,要么出题难度大,要么故意压低分数,在其他选修课都开卷考试或者以论文结课的环境下,他非要出一些把学生难到绝望的题目,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最后一种,就是评论区的其他同学自己补充的类型——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和分小组有异曲同工之妙。
区别在于,老师甚至不需要特意留作业,只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把教材分成同等份数,安排一组学生领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去讲课,老师坐在下面听课,这就是反转课堂的由来。
而且这种授课模式,有非常冠冕堂皇的好处: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但实际上,学生毕竟是学生,自学可以,教会别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最后就是每节课都有三五名学生,带着精美的PPT,照着读一遍,然后其他学生各玩各的手机,老师结尾点评几句,打个分数,这节课就算过去了。
这种课堂对老师而言是最轻松的,连自己做PPT、读PPT都不需要,不想认真学的同学,只需要搞好自己要讲的内容即可,想认真学的同学,就得自己学完一整本书。
写在最后:
高中的翻转课堂,每周十几节课,有那么一两次,给有想法的同学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的确不错,但在更讲究效率的大学课堂,一门课程每周最多两节课,都水或者水一半,一学期下来还能学到什么呢?
这种水课现象,在许多学校都有出现,下至二本、上至一些末流211,并非所有老师都是如此,但每个学院都会有那么几个这样的老师,文科专业尤甚。
这样病态的教学模式,把大学校园搞的乌烟瘴气,有自学能力,却规划意识鲜明的同学,早早地就开始利用水课复习重要考试了。
但对于一些醒悟较晚、或者目标不够坚定的同学,课堂上的时间多半就浪费掉了,一同浪费的,还有他们大学四年的宝贵青春。#大学#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