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考入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的学长经验贴(如何择校、备考)
原标题:一战考入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的学长经验贴(如何择校、备考)
人们说,考研和高考是不一样的。考研的路上,很孤独。但这条路是自己选的,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对自己负责。
个人情况:一战上岸外交学院外交学,本科是重庆某985(对没错,就是屡次登上知乎热搜的重庆大学),初试总分382,其中政治74,英语一79,专业课总分229,复试成绩145,最终排名第7,6月5日接到外院的拟录取通知。
本文长约5270字,阅读估计7分钟。
目录:
#1 考研的动机和目的
#2 择校与专业
#3 计划制定与时间管理
#4 政治科目学习心得
#5 英语一学习心得
#6 人文社科专业课学习心得
#7 感想
注:本篇文章不包括数学及理工科专业课复习技巧,理工科考生可参考学习政治英语部分内容。干货部分从#3 开始。
#1 考研的动机及目的
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俗称考研。2020年考研大军已经突破320万,2021年预计将冲破400万大关。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研究生招生各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招现象,2021年预计将缩减招生规模。
选择是否考研,是考研人面临的第一大选择,那么为什么要考研?
毋须赘言学历优势,想考上研究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是第一步准备。常见包括但不限于:
1. 不满意自己本科出身和专业,试图提升学历而考研的。
2. 有意愿继续尝试学术研究走科研道路而考研的。
3. 延迟就业、暂时没有理想工作或对现工作不够满意而考研。
4. 在父母的劝说下选择考研。
5. 本科专业主流趋势是继续深造。
以上是我总结的周边研友的考研动机。
现在时间已经进入六月,想必决心考研的各位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积极的考研意愿虽然不一定能够带来最为理想的结果,但它能帮助你在前期树立积极的态度,从容应对接下来遇到的各种困难。
#2 择校与专业
择校是考研人面临的第二个重要选择,择校的结果几乎决定了备考难度、试题难度、竞争对手水平和规模等重要因素。
择校和高考填志愿有类似之处,即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地位、科研力量、学术成果、科研条件、师资力量、历史沿革、招生规模等方面。
对于有意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的硕士学位且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科研平台、双一流院校的考生,可以考虑考取本校研究生。本校考生相比于外校考生来说具有较大优势。考研难度相对低。
对于有意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的硕士学位但本科院校无该学位点,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持或平台的考生,可以先对自己在本科专业的学习做一个具体的总结,确定自身擅长的方向。再咨询本专业老师或学长学姐,广泛收集各理想院校信息,最终确定目标院校。如果本科起点已经是“985”,“211”或者双一流学校,不建议目标选择更低平台的学校。本专业考试相对跨专业考试来说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考研难度相对较低。
对于无意继续本科专业,意图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且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科研平台、双一流院校的考生,可以考虑考取本校其他专业研究生。如果本科专业与意向攻读专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如语言文学与翻译硕士、基础理科和工科,跨专业考研有利于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跨领域知识储备的人。本校跨专业考生相比于外校跨专业考生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考研难度仍一定程度存在。
对于无意继续本科专业,意图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但本科院校无该学位点,缺乏强有力的科研支持或平台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他高校或研究所,考生要具体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点,学习能力,综合考虑院校信息,最终确定目标院校。有意向通过考研来弥补学历短板的考生,可以将目标齐“985”、“211”或双一流高校。考研难度相对较高。
择校不仅仅是自己的重要选择,更是一次考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前期占有有利信息,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并确定目标高校的考生,成功上岸的几率也有所提升。请谨慎阅读考研攻略(包括本文)并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最后选择。择校过程中切忌过分执著于“985”及“211”头衔!切忌随意更换目标!
关于如何搜集目标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建议通过学长学姐、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知乎、贴吧、各大论坛及App、甚至某宝购买等途径获取。
一旦确立了目标,请坚持不懈地努力吧!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奋斗者!
#3 计划制定和时间管理
考研过程中离不开好的计划,能考上研究生的人,肯定要缺席和朋友的多人运动,但他们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计划的存在类似于我们在下载文件时的进度条,也可以看作是距离成为研究生的进度条。在我看来,好的学习计划并不是那种日历上写得密密麻麻或者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
要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首先要了解清楚自己考研路上需要学习多少内容。以两门公共课、两门专业课为例,专业课分值占比最多,因此需要将学习时间的大部分投入到专业课的战斗中去。我自己考的两门专业课:分别是外交学和政治学综合。外交学涉及专业书籍有四本,政治学有两本。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上午有3.5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3.5小时。以一周七天为周期,除去上课(周三周四周五上午满课和周四下午的日常休息时间,一周可沉浸式学习时间为:
3.5*4 + 4*6 + 3.5*7=52.5小时
其中每天约2小时我用来学习英语共14小时
剩余时间38小时全部分配给专业课,政治学占约20-25小时,外交学占10-15小时。
以上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有人问为什么公共政治不在计划里?因为在备考前期学习政治的优先级并不高,具体学习方法参考第四章。
如果你现在正发愁自己看不完这么多专业书,或者没有信心将全部知识吸收,请放下笔,空出1小时时间仔细分析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可挤出的时间有多少。在根据具体情况将学习任务安排下去。
在执行计划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原本安排一上午要背一章四小节专业课知识,但才背了两个小节就已经11:30了。其实计划不需要精确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在备考过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的考生,往往会遇到卡题的情况导致自己无法完成预定的任务。对此我给出的建议是:
1. 不过分拘泥于偏题怪题,避免背书的时候分心,保持高效,基本完成预定计划的70%-80%。
2. 对于部分重点难点部分,请适当延长计划完成时间。
3. 如果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请审视是否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否低估了学习内容,尝试重修安排学习计划。
在制定执行学习计划的时候,还请注意:
1.合理安排各学科学习时间。
2.保证英语、数学等需要大量练习科目的学习时长。
3.对于提前完成计划的任务,请及时利用“多余”的时间。对于无法按时完成的任务,适可而止,以免打乱后续计划。
4.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但不过分执著于一分一秒,保证每日基础学习时长,适度放松。
5.整块的学习时间(大于等于两小时)请充分利用。
6.合理安排体育运动时间,保持身体健康。
注:计划再好,不执行都是空话;时间再少,挤一挤总有余量。
接下来就是学科复习方法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下文内容仅供参考。
本人从2019年2月28日完成考研前期准备工作,开始了一场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苦修,直到12月22日下午五点离开考场,共计
296天
1361小时41分学习时间(2019年5月中旬开始使用番茄钟计时,膜拜大神们的2k+学习时间)
326879字(自己总结的专业课背诵笔记,耗时一个月完成)
5238词(距离整本恋练有词尚有数百极低频词汇)
前期请准备好:
1. 考研书籍、笔记、草稿纸、笔
2. 可供自由学习的场所(图书馆、寝室、学生活动室,家)
3. iPad(如果有需要,自己用的iPad Pro 10.5+Pencil)
4. 耳塞、耳机等免打扰神器(自己用的IE 80S)
5. 褪黑素(如果有需要,助眠用)
6. 足够的伙食费(保持营养,体力充沛)
7. 男/女朋友(不强求)
#4 公共政治复习方法
跟着肖秀荣/徐涛走就完事了,完结散花(才不是)
公共政治(我这么叫是因为专业课里面还有一个政治),或者政治,一般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备考期。对于文科考生来说,政治书上的内容要熟悉得多一些,理工科考生也同样要注意政治复习方法。在这里给出一些建议。
2020年考研我政治遗憾斩落74分,选择题扣5分,忘了背恩格斯出师不利,大题全部写的肖四答案,感觉还行,踩点不准,得分可惜,下次,哦没有下次了。
政治的考察范围是本科学习的四大天王(思修、史纲、毛中特和马原),备考前中期(秋季学期开学以前)请先购买一套(不是各一套)上述二人的教案。教案概括得比较详细,免去了翻阅课本的麻烦,也添加了时政内容,非常推荐。政治复习过程中,请时刻保持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教案到手后可以先通读一遍,唤起沉睡已久但似乎有萦绕耳边的政治表述,大概把握学科考察范围和内容。然后重点攻克部分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这一部分原理较多,但不会有太多新加内容,因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已经停止思考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唯物史观、辩证法、认识论等重点内容。哲学原理可以结合教案网课加深理解,注意新题型。
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史纲,2021年我党成立一百周年,重点关注)
新中国成立(史纲,2019年是七十周年,21年考研优先级下降)
毛泽东思想(史纲/毛中特,同不会有新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其思想内涵、意义、地位、启示等章节,需结合史纲和毛中特两部分交叉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史纲/毛中特,新加内容主要在当今总书记思想部分)把握中特的内容、地位、意义等。重点把握一头一尾(总设计师和大大思想)。
大大思想(毛中特,可能有新加内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重点关注,也算是大大思想里面的一部分。今年新冠疫情背后的政治道理,也是重点。同理可得,大大思想里面几乎全部都是重点。
其他想起再补充。
秋季开学以后,考研基本进入最后三个月了。第一件最最最重要的事,就是报名!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都可以!此时政治也进入关键复习时期,计划任务表应有它一份。请开始有计划地背书,刷一千题培养手感。写题目的时候请使用草稿纸,这样可以多刷几次。错题请多整理背诵,第一遍,第二遍刷题时请将错题以不同标记在原题上注明,考前重点关注)
十一月,徐涛会开始“背诵大作战“。每天跟着他背书有一定效果,耗时不多,请坚持。
十一月底到考前,八套卷和四套卷陆续放出,请务必及时拿快递!政治必须重视选择题,选择题一般占总分的2/3左右!考前背完四套卷的大题 ,基本涵盖了出题范围,考试时我们就是缝合怪!
(对于四套卷押题的准确性,大家不可盲目听信,注意加以辨别)
政治考试:成败在于选择题,大题老老实实背书不会翻车,在旱区想冲上75乃至80分,需要努力和运气,加油!
#5 考研英语一备考攻略
我英语一遗憾斩获79分,其中客观题扣了7.5分,小作文格式错误,还是有些许惋惜。
考研英语一和四六级有没有可比性?首先要明白两种考试之间题型、词汇、写作要求之间的差别。初试前一周我参加了英语六级考试,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出分485,听力一塌糊涂。
英语考试题型包括完形、阅读、七选五、翻译和大小作文。考研英语一对于听说能力没有要求,但在复试中有英语表达的考察,因此请保持持续的口语训练。
词汇:市面上现有的考研英语词汇书名类繁多,良莠不齐,在选购的时候请购买乱序版。App市场里可下载的单词记忆软件也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我在备考期间使用的软件是墨墨背单词,单词书选择的是恋练有词2020版,每天设置新学?复习的单词量为100-200,越临近考试,每天复习的单词量也就越多。每天记忆单词的时间大约在0.5-1小时左右。
(注:不推荐任何讲解单词的视频课,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打击信心)
完形:没有经过特意训练。完形主要考察词汇量和固定搭配用法,词汇量达标并钻研透彻历年真题几乎保证拿够基本分。
阅读:英语考试中的重点,四篇阅读共20题,一题2分共40分。考试的题目多来自国外冷门期刊报纸,平时可以有意识地查找阅读。辅导资料方面,强力推荐唐叔(唐迟)的阅读网课、长难句讲解和《阅读的逻辑》。备考阅读题时,请做到:
1. 购买两套真题卷,可以在不复习的前提下用铅笔通做一遍(1998-2009)估摸自己的水平。
2. 重点攻克10-20年这十年间的阅读,每一篇、每一段、每一个句子都要吃透。
3. 认真学习复习唐叔的阅读题做题技巧。
作文:个人不推荐购买市面上任何的必胜宝典,比如王J涛、何K文。可以在知乎上多找找之前学长学姐自己归纳概括的语料库,见山学长的很不错。
#6 人文社科专业课复习心得
和理工科专业不同,人文社科专业的考试试题需要大量的记背。如文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考试题目中大多包括了名词解释、简述题和论述题三大类,部分学科还有客观题。
名词解释:名解考查的是我们对与这一知识点是否了解,一般来源于教科书或者备考书籍中对于某个概念的阐述,包括概念、事件、史实等类型。在记背过程中一定要将课本中的有关表述记全记牢,能够熟练掌握以后再浓缩篇幅,控制在200词以内。名词解释的答题过程就像我们给评卷老师讲解这一个概念的意义,因此你需要将老师视为一个“一窍不通”的人,解释清楚就足够了。
简述题是名词解释的拓展版,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这一知识点是否理解,因此需要将一个概念基本意义进行扩展。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名词解释只需要将该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等简要概括清楚即可,而简述题则涉及到事件的历史背景、参与各方、事件经过和结果、造成的影响以及意义。篇幅大约在400-500字左右。
论述题是最高形式的考题,答案没有唯一标准,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这一知识点是否熟练掌握。在政治学和外交学的论述题中,通常需要结合时事进行作答。要想在论述题中尽可能多拿分,就需要熟练掌握书中重点章节的全部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7 考研心得
考研是一个人的修行,无人得以不朽而无需付出代价。保持专注、克制和勤奋,适当放松。希望有志于考研的各位能早日上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