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97.84%!南京大学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副部级、国家“211 工程”、“985 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

  南京大学,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等校区。

  学校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陵大学原址。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学校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

  

  拔尖计划学科名单如下:

  

  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监测和反馈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特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工作。

  2023年,高校陆续发布2022届就业报告,学校也于近期发布了 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率处于高位,2022 届毕业去向落实率97.84%。?选调人数再创新高,中央选调突破两位数。

  ?本科生深造率创历史新高。

  详情如下:

  一、2022届就业

  南京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共 9563 人。

  其中男女比例1:1.06。

  ?本科毕业生 3157 人,男女比例1:0.85。

  ?硕士毕业生 5296 人。

  ?博士毕业生 1110 人。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学校 2022 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84%。

  ?其中本科 96.77%,

  ?硕士98.45%,

  ?博士毕 97.93%。

  

  本科生3年对比如下:

  

  与上届相比:

  ?国内升学人数明显增加,主要是保研同学增加。

  ?留学减少,

  ?深造率创历史新高。

  ?协议/合同就业明显减少,灵活就业增加。

  本科生灵活就业率高于研究生,说明读研真的对就业有用。

  研究生就业如下:

  

  二、深造情况

  1、国内升学2022 届毕业生中,有 1961 名毕业生去向为国内升学深造,比例为 20.59%。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 1684 人,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 277 人。

  97.71%的毕业生流向“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深造。

  

  2、出国出境留学2022 届毕业生中, 有 478 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境)留学,比例为 5.02%。其中本科毕业生 381 人,毕 业研究生 97 人。

  

  境外深造毕业生中超七成被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帝 国理工学院等 QS 排名前 100 的高校录取。86.14%的毕业生留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 (包含很相关和比较相关),大部分毕业生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3、本科生保研、考研

  根据南京大学本科生院《2022推免生名单公示》推免生共计1209名同学。

  

  三、工作情况

  1、就业地点

  华东地区(76.06%)为 2022 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区,华南地区(7.96%) 和华北地区(7.09%)次之。

  其中江苏省内为毕 业生就业主阵地(3243 人、48.79%),

  其次为上海市(842 人、12.67%)、浙江省 (502 人、7.55%)、广东省(499 人、7.51%)和北京市(393 人、5.91%),以上 五地合计就业占比达 82.43%。

  注:

  ?2021届在江苏省(3029 人、49.57%),上海市(760 人、12.44%)、广东省(491人、8.03%)、浙江省(475 人、7.77%)和北京市(366 人、5.99%)。

  ?2020 届毕业生在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就业的最多,分 别达到 2376 人(45.45%)、676 人(12.93%)、491 人(9.39%)、430 人(8.22%)和310 人(5.93%)。

  ?2019 届毕业生在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北京市就业的最多,分别达到 2464 人(47.05%)、733 人(14.00%)、434 人(8.29%)、433 人(8.27%)和 306人(5.84%)。

  毕业生流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就业占比达 77.08%;其中本科毕业生为 69.79%、硕士毕业生为 78.82%、博士毕业生为 75.33%。

  

  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十大城市为南京、上海、北京、杭州、深圳、苏州、 无锡、广州、常州和盐城,合计流向规模达 4958 人,占实际就业总人数的 74.59%;其中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吸引力最高的城市为南京市(2231 人),上海市(842 人) 次之。

  

  2、就业行业

  

  本科生就业前三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32.2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69%)和“制造业”(10.20%), 三项合计占比占比达 56.10%;

  

  硕士毕业生就业前三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32.2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10%)和 “金融业”(9.94%),三项合计占比达 58.30%;

  

  博士毕业生以“教育”和“科学 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两项合计占比 68.28%。

  

  3、就业单位

  

  4、求职情况

  受访毕业生反馈其就业信息来源主要集中于校园招聘会和宣讲会(线下) (59.74%)、用人单位官方招聘渠道(单位官网、微信公众号等)(53.01%)和学 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就业信息网、微信、QQ 群等)(52.16%)。

  

  毕业生求职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

  

  2022 届毕业生学用匹配度居于高位,71.83% 的受访毕业生均反馈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

  

  受访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达 96.62%, 其中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 93.97%,硕士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 满意度为 96.01%,博士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 99.37%。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