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语文老师透露:教语文这么多年,总结了语文学霸3大学习方法

  特级语文老师透露:教语文这么多年,总结了语文学霸3大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都有句话,那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就导致了理科类的学习成绩被家长们广泛重视,而英语因为其学习难度和考试中的分数占比,同样成为了课外补习的主要科目!反观语文,在实用性上没有数理化等科目实用,学习难度上又没有英语大,所以往往被家长们所忽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语文时代”已然来临,这个时候语文成绩难道还不应该引起重视吗?前不久遇到我小学的语文老师,他告诉我语文以后必将成为拉分的主要科目,如果家长们还像以前一样对语文的学习报以轻视的态度,那面临的则是孩子考试中因为语文成绩的拉分而导致考试失利,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甚至影响到后面的人生!

  

  语文作为我国独有的科目,其含义就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类的学科,语言得益于我们先天的优势,在学习汉语时毫不费力,而文化的学习是我国几千年的传承!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些历史也能学到,所以对语文没有太重视的心理。

  殊不知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实这么容易就可以理解的?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还名列前茅,到初中甚至高中后,语文成绩就一落千丈。满分150分的试卷,想及格都难,更别说考高分了!

  

  而在高考中,一分之差就意味着孩子可能要落于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身后!更别说语文拉分一般成绩差和成绩好的之间能有几十分的差距!我哥哥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还一直很稳定,一直在90分以上,哥哥和嫂子也就没当回事,感觉学习语文对孩子来说不是问题,但自从上初中后,语文成绩就始终提升不上去,如果不是老师把哥哥叫到学校,哥哥还认识不到孩子身上的问题!

  

  哥哥到学校后老师就对哥哥说:“虽然孩子现在别的科目成绩还行,但也仅仅是还行,完全达不到能弥补语文成绩的地步,你们做家长的如果再不重视起来,孩子想考高中可能都困难了!”和老师聊完以后,哥哥意识到孩子现在的学习面临的问题有多大,于是回到家后就和嫂子商量孩子学习的问题!

  

  但哥哥嫂子平时工作很忙,对于辅导孩子学习来说实在是没有经验。于是便去咨询了一名资深的老教师!

  老教师告诉哥哥:“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提升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别的科目的学习提供基础,而且还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哥哥也知道之前确实是忽略了孩子语文的学习进度,便请教老教师改怎么才能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

  

  特级语文老师告诉哥哥:“我国是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不同于别的已经灭绝的文明,我国的文化和精神都是几千年来从未断绝的,而语文就是学习这些的主要途径!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学会的!”

  语文而言, “作文定生死”一点也不夸张。但很多孩子写作文都是想当然,毫无章法。这时候多读优秀作文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多读优秀作文,能让孩子知道如何贴题,怎样设计文章结构,学习他们的描写、金句,从而通过这些来提升写作水平。当作文内化到孩子的知识体系时,作文将会轻而易举。

  

  语文的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可以,平时在别的科目的学习中,都需要去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起来自然是事倍功半!

  

  语文考试要求阅读量,不少试卷除了靠课内的阅读,也会向课外延伸。课内的阅读,只要足够熟悉就能不丢分。但课外的阅读大多数孩子并不熟悉。然而好消息是,很多阅读理解题都是名著节选片段。

  如果孩子从小不接触,不熟悉作家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考场面对陌生的文章如何得高分?

  

  很多孩子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还可以,但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以后成绩就退步了,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初中高中加入了对古文和古诗词的背诵和解析!小学中虽然也学古文和古诗词,但都是一些相对基础的,等上高中初中后,难度一下提升上来,孩子们难以接受这么大难度的古文,这就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的厌学心理!

  

  当下的高考和课本改革,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古诗文正在成为语文拉分项。

  在一份语文试卷里,古诗文的分数比例能占到30%,也就是说古诗文的分数,和作文的分数占比是一样的!

  这也就意味着,诗词学习再也不能随便“糊弄”过去,而是需要日积月累,认真下功夫去积累、认识、学懂诗词。所以,在晨读的时候读古诗词,既能陶冶孩子的情操,也有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

  

  要提升孩子诗词能力,就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用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去演绎古诗词,让古诗词在脑中“活”起来。

  

  推荐的这本书名叫《诗词大发现:古诗词创意图解》,本书就是帮助孩子们通过16个诗词主题和创意图解,开启思考辨别式阅读,发挥自己独立的见解。

  首先当然是有趣,这套书每一页都经过特别创意编排,意识无限延升。总结归纳成一张图,让人一看就明白。

  

  《诗词大发现》苏轼人生图

  看这幅苏轼人生图,无论是苏轼生活的年代、为官、游玩过的地方、诗词在什么下创作的都进行了有机联系,如果再有人问到诗人诗词创作的年份、地点,就可以脱口而出啦!

  这套书不再仅仅是单篇诗词的背诵与注解,而是把诗人和诗词全部连贯起来,把诗词背后的故事和脉络呈现出来。作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儿童视角组织了16个主题:

  有的主题是“人物和美食”,如“苏东坡的美食”;

  有的主题是“意象”,如“折柳相送”;

  

  让孩子在阅读故事、举例、对比中更快速、有效地接受了诗词,拒绝填鸭和机械性死记硬背,改为理解性地记忆。

  这套书的每一个主题都设置了开放的探究题和学习建议,比如为什么古人写送别诗的多数会写到“柳”呢?明明“红配绿,丑得哭”,古代诗人写诗却最喜欢用红绿两种颜色呢?古人的审美是怎样的呢?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带着问题学习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在读相关古诗的过程中可以这么提出问题!

  诗词中的孩子,大都生活在乡村。小朋友们都是玩什么游戏长大的呢?

  书里就有总结: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放风筝、学干农活......古代的孩子生活并不枯燥,他们的生活接近大自然,绝对比现在的孩子有趣多了。

  再通过对大量的诗词进行分析,发现古人写了很多关于“楼”的诗词,而这些诗词大都是诗人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才创作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古诗词中,“楼”寓意着“愁”的意思 。

  本书已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帮助孩子们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词,打通了古诗词全部脉络,将诗词背后的故事有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价值:把孩子学习诗词的兴趣用创意图解的方式启发出来,利于掌握诗词的联系和规律,使孩子们摆脱了传统学习诗词的碎片化的现象

  用图示的方法解释创意,无需过多的文字,直接用图表方式呈现,帮助孩子学会在阅读中,快速提炼有效信息,学会用图表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以儿童立场、儿童的视角组织诗词主题,这些都是孩子们可以接受,愿意尝试的。

  

  让孩子不再传统“死记硬背”,而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古代的文学、文化、社会生活,并以此对比自己的生活、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这也是当今大语文时代需要。

  #不可错过的好书#

  这套书原价149.9元,现在小店做活动,只要109.9元,就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作为一位有担当的家长,还等什么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