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竺士杰:技能人才在宁波迎来黄金时代

  原标题:

  大国工匠竺士杰:技能人才在宁波迎来黄金时代

  记者 滕华

  春暖花开,东方大港一片繁忙景象。宁波舟山港,2022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61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35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三。这份骄人的业绩,与无数港口工人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宁波市杰出人才、从一名学徒做到大国工匠的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正是这些港口技能人才的代表。

  

  竺士杰(左)自工作以来,已和集装箱“斗智斗勇”了25年。 摄影 李敬平

  1?从一名学徒做到大国工匠

  吊起一个数十吨重的集装箱需要多久?桥吊司机竺士杰的答案是一分多钟。离地40余米、大小约8平方米的桥吊驾驶室,是竺士杰的第二个“家”。在这里,他熟练地稳钩、着箱、闭锁、拉升、落箱,25年如一日。“这么多年,我就专注研究吊集装箱这一件事。”

  “如果不是在宁波,或许也不会‘生长’出这样一个我。”竺士杰说,东方大港宁波的天然优势,给了港口工作者最好的成长土壤。1998年,从宁波港技工学校毕业的竺士杰,被分配到宁波港北仑国际集装箱公司龙门吊班,学习驾驶操作龙门吊技术。为了更快学会驾驶桥吊,竺士杰白天跟着师傅学,其他师傅操作时跟着“偷师”,晚上再向师兄请教。3个月后,竺士杰考取了桥吊操作证;又过了两年,他已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了。

  海港的风,呼呼地吹;摇晃的集装箱,要控制好它并不容易。有一次,他把手机吊坠从口袋里拉出,发现手机像钟摆一样在眼前晃动。竺士杰突然灵光一闪:能不能用钟摆原理解决“稳”的难题?于是,一套“稳、准、快”的钟摆原理桥吊操作法诞生了。新操作法仅需两个步骤,就能让秋千般的吊具及货物稳定下来,并精准地落到指定位置,相比老操作法节省时间一半以上。

  为了帮助徒弟们提高技能,2006年,竺士杰开始编写手册,将自己研究的桥吊操作技巧,整理成系统的操作方法,以其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也由此产生。

  2013年,“竺士杰桥吊操作法2.0版”出炉,原版8000余字的操作法“扩容”到了2万多字;2019年,竺士杰带领团队继续丰富完善桥吊相关技巧,将“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升级到了3.0版本;2020年,以其姓名命名的书籍《竺士杰工作法》出版,并拍成视频教学版,向全国推广;如今,全新的4.0版本的“竺士杰桥吊操作法”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即将于今年面世……

  2?港口技能人才迎来了黄金时代

  三年前的那个春天,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波舟山港。“当时习总书记说,‘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这句话一直放在我心里。”三年弹指一挥间,竺士杰自我评价,交出了一份90分的工作“答卷”。

  虽然一线工作渐渐少了,但竺士杰不敢放慢脚步——2015年,“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40多名生产、管理、技术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工作室。

  成立至今,这支创新人才团队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优化了不少操作流程:“集卡双拖平板”技术革新降低了能耗,节约了人力;“桥吊一次着箱命中率”软件,让针对司机操作效率的统计更为细化。2016年至今,桥吊司机平均“一次着箱命中率”已经从72.6%提升到了80.2%。300名集装箱司机,一次着箱命中率提升7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天可多吊3400标准箱,一年可以多吊126万标准箱,相当于为码头新增加了一个泊位。

  “宁波舟山港是世界一流大港,我们的桥吊司机也要争做一流的操作技能人才。”竺士杰说,他和众多港口产业工人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幸运者,是宁波这座城市的受益者。几年间,竺士杰被集团聘任为首席技师,享受到了每月6000元的技能津贴,成为浙江省首批、集团首位成功转评高级工程师的高技能人才。“我们个人的待遇提高、身份转变、职称晋升,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视和培养,得益于宁波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的良好环境,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我们幸福感满满!”

  “出去做讲座、授课,我介绍自己是宁波人,来自宁波舟山港,总是充满了自豪。”从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走到今天浙江省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大国工匠”,竺士杰说,他的成长离不开宁波这座港口城市和国家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宁波以港兴市,致力于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港口技能人才迎来了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