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些社会心理学明明白白闯江湖

  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责任分散效应的案例。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之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凶手又逃跑了。当她,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集体冷漠”?这是需要社会学工作者剖析。

  有些人对社会现象看得很透彻,很多人是经验和阅历的积累,社会心理学家是用理论和实践。《社会心理学》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工具,能够让一般人透过现象看本质。

  

  《社会心理学》是作者埃略特?阿伦森的代表作品,他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被选为20世纪100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名誉教授。

  

  《社会心理学》一书作者简介开篇,介绍了阿伦森小时候生活在反犹太情绪严重的街区,更严重的是他家是唯一的一家犹太人,经常受到欺辱,从小就思考为什么受欺负?怎么才能打回去?直至大约30年后,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他回答自己原来的问题,并发明技术减少受到欺辱的偏见。

  

  阿伦森是在深受打击的人生经历中茁壮成长成为一名著名心理学家,此时,对于他的苦难是刻骨铭心,但他将苦难变成专业研究的案例,用来自己解释自己的问题,反思社会问题。他的人生是励志的人生,本身就能激励帮助受到欺辱的人走出泥沼,迎来希望和朝阳。

  

  《社会心理学》一书有两篇推荐序,第一篇是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会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的《知行合一——读书与生活的真谛》,第二篇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的《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约》,两位中国心理学界的领军人物的推荐,足以表明此书的重量。

  

  《社会心理学》一书分为16章,每一章在讲述理论、概念、实例的基础上,还有小调查、试一试、问题回顾等内容设计,突出切入点、重点、难点、关键点。

  

  《社会心理学》一书是专业人士的工具书,是感兴趣人员的入门书参考书。如果读者有不明白的社会问题,想解疑释惑,建议此书开卷有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