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衣侠客到北宋治蜀名臣、“交子”之父
张咏,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在北宋初期的政坛,涌现出了一大批贤臣良吏,如群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张咏便是其中之一。了解张咏其人,就不难看出,那时的名士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可谓恰如其分。
张咏出生于五代十国天下动荡之际,家境虽然贫寒却自幼志存高远。
早年间,张咏便颇有侠义之风,不拘小节,好结交朋友,饮酒数斗而不乱,往往“破产以奉宾客”。而就算离家在外游历,也从不觉得自己地位低下,低人一等。
张咏尤其喜好剑术,对弈,据说张咏袖间常藏有一短剑,有一天,张咏和朋友坐一起喝酒吹牛逼,朋友说你不是剑术精湛吗,表演一下给哥几个看看啊?张咏喝了点酒,兴致也来了,起身走到一颗枣树边,忽然探手入袖,只见寒光一闪,枣树已经被砍成了两段,而张咏手中却空无一物,众人大为折服。
有一次,张咏应朋友之约游历长安,某天夜晚,突然听到隔壁有人号哭不止,张咏好奇,便过去问询原因,大晚上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结果哭的是一对父女,这老父亲是个当官的,挪用了公款,这事结果被手下一个仆人知道了,这仆人就经常以此为把柄,敲诈勒索这个官员,最后更加变本加厉,他见主人的女儿长得漂亮,便要让这官员将女儿嫁给他。
这官员自然是不愿,恶仆就扬言要去衙门告发官员,所以父女二人受到惊吓,在屋内抱头痛哭。张咏一听,笑着说,这事好办,明天如此如此就好。
官员不信,说这也可以?
张咏说,咋不行,你别看我长得五大三粗,觉得我很黑很暴力,其实我最擅长的是以理服人。
第二天,张咏又去隔壁拜访那个官员,说自己要回山东了,是来辞行的,这次回家带的特产有点多,想请官员借一个仆人陪他回去,价钱绝对公道。
那官员就让这恶仆跟随张咏回家,恶仆一听价钱公道,也想挣笔外快,高高兴兴的就答应了。
张咏带着恶仆就出了城,恶仆见张咏啥也没带,问他特产呢?张咏说是土特产,在山上还没拿呢,两人上山走到一处山崖,张咏停了下来,开始一一数落恶仆的罪状。
恶仆惊慌,转身就想逃,张咏手起刀落,“斩之而还”。
回去后,官员惊问恶仆去向,张咏说,杀了啊。
官员惊骇,张咏说道:“你虽然也有过错,但是付出的代价也算是够了,以后做人行事都要小心谨慎。”说完便扬长而去。
还有一次,张咏过汤阴县,县令爱其才,邀请他跟着自己干,张咏没答应,于是县令就赐予了张咏不少绸缎让他带回家去,张咏就把这些绸缎负在驴背上赶路,走在路上天色渐晚,路上有好心人见他给他说,前面人烟稀少,山高林密,万一碰到黑店了,你一个年轻后生,带着这么多绸缎,也没个照应,要不你还是等明天白天,与其他人一起结伴而行吧。
张咏说,现在都是深秋了,我父母年纪也大了,现在还没有过冬的衣服呢,我得赶紧早点回家。
结果走出三十余里,天色就完全暗了,只见山中一家孤零零的小店,张咏便去投宿,没想到这店果然是家父子三人经营的黑店。
他们见张咏的绸缎,就私下谋划准备晚上给他杀了把绸缎抢了。
谁想张咏早也察觉,只是脸上不动声色,到了半夜,那老汉就叫他儿子,说:“鸡已经打鸣了,你去喊客官起床吧!”张咏早知他们用意,也不说话,在屋中静待。
那儿子过来就推他房间门,谁料左扇门被张咏用床已经顶住了,他自己又撑住了右边半扇门,那儿子反复推门,张咏突然将身一闪,那儿子一个踉跄跌进屋中。张咏操起一根木棍朝这儿子头上一挥,便结果了他。
然后他又故技重施,除掉了黑店老板的另一个儿子,接着张咏破门而出,将黑店店主一剑击杀。
后来据说他到华山寻拜陈抟老祖,想在华山隐居。陈抟道:“你要是真愿意,我可以把华山分一半给你,但是我观你面相,知道你日后必定做大官,这就好比失火的人家正等着你去救火,你怎能袖手旁观呢?”
果然,十九岁那年,张咏突然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家因为贫寒,也没有什么书,他就借书抄下来苦读,没有桌椅板凳,他就靠在大树边阅读,一篇文章没读完,他决不进屋休息。
没想到张咏不但剑术高超,读书居然也很有天赋,金榜题名了。自此开始步入仕途。
张咏的仕途是从基层公务员——县令,开始做起的。
张咏做县令是在鄂州的崇阳县,当时崇阳县的百姓主要靠种茶作为主业。张咏去田间地头深入调研了一番,说不行,今后不能种茶了,把茶树全部拔了,今后全部改种桑树。
百姓说你这不是扯淡吗?茶利润这么厚,你TM让我们种桑树?
抵触情绪相当大。
张咏很耐心的解释道:“现在你们别看种茶利润高,今后朝廷肯定会榷茶(官方专卖),你们现在还不如早做打算,种点其他的。”
果然,后来朝廷开始榷茶,赋税沉重,鄂州其他各县的百姓因为种植茶叶,深受其苦,而崇阳县因为早就开始种植桑叶了,每年织造绢麻近百万匹,百姓生活安定而富足。张咏还上奏朝廷,说崇阳县山高水险,漕运困难,要不以后就用绢麻来代替粮食征收吧。
张咏又在崇阳带领百姓兴修水利,鼓励大家种植蔬菜,特别是种植易于高产的萝卜,推动了当地蔬菜业的发展,以至于后来百姓把萝卜亲切的叫做“张知县菜”。
还有一次,崇阳县一小吏从钱库中走出来,头巾上居然掖着一枚铜钱被外面检查人员看到,于是汇报给了张咏,张咏立即前往查问,就说那还是要惩罚才行,就打他板子吧。结果这个小吏不服,挑衅道:“我就拿了一个铜钱,你凭什么打我!你咋不给我杀了!”
张咏听到这话,大怒:“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经年累月,绳子锯木都断了,水滴也把石头给滴穿了。(是的,成语水滴石穿就是这哥们发明的。后来他调侃寇准还把一个词给弄火了,那就是不学无术。)”骂完仗剑下得台阶,手起剑落,砍下了小吏脑袋,然后申报上司,自请擅杀之罪。
消息在崇阳县不胫而走,一县皆惊,当地社会秩序大为好转。
在咸平二年,张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一年轻人来衙门告状,衙门里面有熟悉之人告知张咏,这年轻人来过数次了,原来这年轻人在他三岁的时候,其父便离世了,他父亲在离世前,留下遗嘱,将他生前的遗产按照三七的比例分别分给儿子和女婿。
儿子长大后,觉得分配不妥,于是希望姐夫将财产重新分割,姐夫拿着遗嘱说,当年咱爹就是这么分配的啊,年轻人觉得不公平,于是将姐夫告到了杭州府衙,请求重新分配财产。
府衙见遗嘱白纸黑字的写得明明白白,于是就驳回了上诉。
年轻人不服,反复上诉,但是都被府衙驳回。
张咏听得真切,暗暗点头,令重新升堂,果然这年轻人还是为了这遗产分配不公的事情前来上诉,张咏在堂前端起一个酒杯,恭恭敬敬的洒在地上祭奠死者,那儿子和女婿均不知何故。
张咏祭奠完死者,语重心长的对那女婿说道:“你岳父大人真可谓是绝顶聪明之人啊,他去世的时候,儿子还小,所以不得已将遗产的七成都给了你,他的愿望无非是希望你把他的小儿子抚养成人,假如七成都留给儿子,我想这年轻人小命早就没了。你呀你,应当理解逝去先人的苦衷啊!”
女婿听完,缄默不语。
于是,张咏当场做了改判,全部遗产,七成归于年轻人,三成分给女婿,不得再起争执。杭州百姓听闻,无不称赞。
北宋淳化四年(993 年),蜀地大旱,民不聊生,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很快攻克一些州县。王小波战死后,李顺继任义军首领。
淳化五年(994 年)正月,李顺率部攻克成都府,建立大蜀政权,自称大蜀王,年号应运。
宋太宗闻知,任命亲信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兵讨伐李顺。王继恩率领大军从剑门入川,步步为营,逐渐扭转颓势。到五月初,就收复了成都。
王继恩进驻成都后,开始居功自傲,大肆享乐,手握重兵,久留成都,把军饷用来开party,在家搞文艺活动,每次上街,前面不奏点音乐,那都不出门。
王继恩的所作所为传到京城,太宗皇帝很生气,随即任命枢密直学士、虞部郎中张咏把文艺青年王继恩赶回来,由他为益州知州,负责善后事宜。
张咏风急火燎的来到成都,然而王继恩还是没想走,我行我素,没有军饷怎么办,他就纵容士兵上街抢劫财物。成都市民深受其害,却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王继恩手下的军士又闯入民宅抢劫,张咏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往抓捕,随后直接将这些私闯民宅抢劫的军士全部身上绑着石头投入井里面淹死。自此以后,王继恩手下的军士收敛了不少,再不敢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了。
王继恩肯定不高兴啊,于是就给张咏出难题,他把俘获的一批“乱匪”送过来,你杀了吧,估计得激起民变,你不杀吧,我看你怎么给朝廷交待。
结果张咏审都不审,直接就放了。王继恩自认为拿住把柄后,就去质问张咏,说朝廷下令剿灭乱贼,你怎么轻易放了?
张咏怼道:“之前李顺胁迫无罪民众做反贼,如今咱们化反贼为良民,有何不妥?”
在张咏督促之下,官兵不久就平息了残余的李顺反叛势力。
张咏治理蜀地三年,见农民赋税沉重,豪强兼并良田,官吏强取豪夺,官家垄断茶,盐,布等经营,无不损害人民利益,于是他对症下药,整饬吏治,兴利除弊。仅 3 年时间,蜀地得到有效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四川是五代前蜀,后蜀建国之地,当时归宋不久,又恰逢王小波、李顺起义,让朝中官员都觉得那里动乱不安全,所以到四川上任的官员,一度不准带家眷。
张咏到四川任职,也没带家属,下属因此也不敢娶侍妾、买婢女。颇有人情味的张咏体恤下属,自己带头先买了几名侍姬,下属才敢娶侍妾。张咏在蜀 4 年,被召回京的时候,他专门为侍姬嫁人出了告示,并自掏腰包为侍姬办嫁妆。这些侍姬的丈夫感激涕零,因为张咏压根这几年就没碰过她们。
谁知到了咸平三年的时候,四川再次内乱,李顺起义军残部死灰复燃,再度告急。宋真宗赵恒以张咏此前治蜀政绩优异,急命张咏再知益州,仍加刑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吏部侍郎。张咏入蜀,很快平定四方。真宗赵恒非常高兴,派使者向张咏传谕说:“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和文化价值。唐代,曾隶属于益州的成都是与扬州比肩的繁华都市,享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北宋时期,成都更是百业勃兴,繁荣之势远超扬州。络绎不绝的商队,熙熙攘攘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见证着当时益州的繁荣。
但是在宋朝初年的时候,四川地区是不准流通铜钱的,所以人们只能使用铁币进行交易,但是由于铁币太过于笨重,价格低廉,携带更是极为不方便,所以他没能有效的流通起来,这就严重的抑制了四川的商品贸易。
交子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交子本质上是一种票据,是一种只能在特定区域流通的票据,通过兑换交子的方式,铁币持有者将铁币拿到发行交子者那里,兑换为纸币,并将数额印上,再进行一些加密识别处理,这样,不管谁持有交子,都可以去发行交子者那里去兑换铁币。
在民间交子铺里,浑水摸鱼者不可避免。 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 停止营业, 使所发出的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 于是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
1008年,张咏对原分散的交子铺户进行整顿,挑选出以王昌懿为首的具相当实力的十六富商连保发行交子,共同承担兑换责任,其余交子铺户资格被取消。 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 地点大体位于锦江北岸的锦官驿一带,以本钱36万贯为储备金,为正式发行“官交子”筹措了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值得铭记的是,天圣二年二月十日(1024年4月1日),首届“官交子”正式发行。 这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种由官方发行的信用纸币正式诞生。 从此,交子成为宋朝川峡四路的法定货币,与铁钱具有同等信用。
可以说,张咏不是交子真正的第一发明人,但他扮演了让交子合法化的角色, 而且为交子的规范运作做出了贡献。 后世称之为“交子之父”,并不为过。
北宋初年, 张咏是与赵普、 寇准齐名的三大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四川后来将他与文翁、诸葛亮、赵抃并称四大“治蜀名臣”。 张咏将治蜀经验总结为四条:信及于民,言及于义,动而有礼,静而无私。而“行斯四者,在乎先率其身”,其实才是张咏成功治蜀的关键。
张咏为政四方,刚正廉明,造福百姓,政声满天下。特别是他两度治蜀,戡平战乱,发展经济,发展整顿交子并促使其合法化,功高日月,宋真宗赵恒发出了“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的感叹。
张咏治政的最大特点是务实主义和率性而为,屡屡放奇招,出重拳,奏奇效。关键是他宦海一生,政绩卓著,还一辈子顺风顺水,当然这也和宋代初期较为清明宽容的政治生态有关。
张咏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习武,尚义任侠,纵横天下;后在社会鼎革之际,立志弃武修文,辞别亲人17年,四方寻师,悬梁刺股,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进士及第,堪称文武兼备的奇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