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援疆路 一世边关情 | 丽水市第十批援疆工作综述
山高水长,真情永驻。
从秀山丽水到天山南麓,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因援疆工作将丽水儿女与新疆新和及一师十三团儿女紧紧相连。
三年来,丽水市第十批援疆工作团队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主动援疆,当好联络员、参谋员、宣传员、服务员,紧盯援疆工作目标,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在祖国边陲谱写了对口支援新篇章,树立了丽水援疆铁军好形象。
三年援疆,倾“丽”所能。丽水援疆团队主动融入到受援地新和县、一师十三团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中,突出强化基层、民生导向、民族团结“三大导向”,注重典型标杆、变革机制、标志成果、良好形象“四大塑造”,推进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文化润疆和清廉援疆“六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突出业绩,其中“浙江支持新和县加依村依托‘乐器之乡’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受援地劳动力参加砌筑工技能培育”入选国家对口援建典型经验。
聚焦教育援疆,丽水创新教育帮扶机制,将“数字赋能+教育援疆”常态化,丽新两地64所学校云端连线“同步课堂”。推出“我是朗读高手”活动,新和全县5万多名学生参与,促进中华文化认同,被纳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同时,组建了19个“红柳·绿谷”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培训本土教师9733人。开展“文润百年”校园文化工程,实施“同过一个节”“青瓷文化”“石雕文化”“婺剧文化”进课堂等活动,组织“丽·新千个微心愿”、“壹基金”温暖包发放等,培育浙阿两地维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聚焦医疗援疆,以“心连新·瓯江情”为平台,发挥后方优质资源,举办线上重症医学科团队能力再提升培训,并组织新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丽水进修学习。以“扬帆”工程为依托,发挥新建的“丽新培训中心”平台作用,全方位帮带培训,有力提升了新和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聚焦文化润疆,连续三年开展丽水摄影师进新和开展“发现千年新和”摄影交流活动,“相约千年-处州十县好新和”摄影展在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展出,打造“一机游·新和”线上平台项目,开展“丽水三宝”临展、丽新书画联展、知名作家书画捐赠等“文化走亲”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方式,让各族群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援疆项目,是工作“龙头”。丽水以打造凝聚人心的民心工程、团结工程和廉洁工程为目标,三年来实施项目85个、总投资3.7亿元,其中推进丽水中学项目建设,新和图书馆、便民审批服务中心、全县各乡镇卫生院、丽水小学多功能厅、丽水幼儿园等重点援疆项目如期竣工,圆满完成新和县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援建任务。丽水还率先完成富民安居工程,帮助85.9%的新和农户住上援疆资金建设的农村安居房,助力95.4%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保障并顺利脱贫。
助疆业兴,产业为本。三年来,丽水援疆团队紧盯产业就业、招商引资、疆果东送“三大抓手”,发挥产业援疆的“造血”功能,全力助推新和兴县富民。“十城百店”项目、“百村千厂”项目加快实施,带动就地就近就业近万人。云和师傅“万里送技”,助推“万亩亿元”工程实施。6支招商引资小分队“驻点招商”,招引12个项目、签约资金13.3亿元,亿元项目“阿克苏申源电气公司”等10个大项目落地。帮助打造阿克苏地区首个县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都护臻品”,引进“中国农村电商的第一服务平台”遂昌赶街落地,建立新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推广让新和特色农产品“飞入”长三角市场。
成绩属于过去,前景更加光明。三年来,丽水援疆干部人才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舍小家为大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苦干实干,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上用心用情,用实绩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篇章。
漠野建功名,此生不言悔。三年援疆路,一世边关情!
原标题:《三年援疆路 一世边关情 | 丽水市第十批援疆工作综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