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共享共建”缓解人才荒
转自:健康报
??近日,一台“凑”出来的手术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由于乡城县人民医院麻醉医生紧缺,原本对口帮扶理塘县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梁孟秋被派往乡城县,指导帮助当地医生在手术中成功实施全身麻醉。
??这是甘孜州卫生健康系统为破解人才紧缺而开展的一项探索。目前,该自治州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88人,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地广人稀,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人均服务范围达20.19平方公里,医疗卫生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为尽快补齐短板,甘孜州卫生健康系统将注意力放到了“共享共建”上。就在梁孟秋赶往乡城县协助手术开展的同一天,理塘—乡城—稻城组团式帮扶新协作模式座谈会在乡城县人民医院召开。这台手术,在会上引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互助”的探讨。
??“甘孜州本地医疗卫生人才匮乏,数量及质量均有待提高,完全依靠对口帮扶医院来补足缺口不现实。如果周边各县共享现有帮扶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才紧缺的问题。”乡城县人民医院院长杨敏表示,理塘、乡城、稻城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三方合作提供了可能。
??理塘县人民医院院长刘建也赞成三地在人力资源方面互相支持。他还进一步提出,共享“不必局限在人才上”,三地医院可以差异化发展,建立专科联盟,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将资源最大化利用,“比如,稻城县人民医院的血透中心即将开始运行,可以建立转诊机制,把理塘的血透患者转过去。这样各家医院能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科,患者也可以在相对较近的区域内得到救治”。
??急救急诊体系的共享共建也是甘孜州探索的方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的建设成本较高,每个县医院都建不太现实,也可以和周边共建。”甘孜县人民医院院长黄正辉说。
??在康定市第二人民医院,观察室、诊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四室分设,制氧机、雾化吸入器等医疗器械一应俱全。“我们现在是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是甘孜州第一批能达到县级医疗服务水平的乡镇卫生院。”该院院长杨兴岚介绍,该院位于康定市人口较为密集的姑咱镇,前身为姑咱镇卫生院。
??在人口相对集中、具备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心乡镇,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规划乡镇卫生院,将其打造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是甘孜州集中、整合、优化有限资源的现实之选。“人员不足的问题,则通过对口援建组团式帮扶、员额制管理、人员柔性流动服务等方式逐步解决。”甘孜州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科科长童莉说。
??在甘孜州卫生健康委主任李伟看来,要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做大本地的“人才水池”是关键。去年7月,甘孜州印发《甘孜州骨干医生培养计划(2022—2026)》,明确用5年时间,基本建立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实现“医疗卫生人才总量基本满足需要”“医药卫生骨干人才队伍基本建立”“医药卫生人才梯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