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易经与道德经的关系,只在动静之间
原标题:易经与道德经的关系,只在动静之间
《易经》与《道德经》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在于动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道德经》:静
归根曰静
老子认为,世界的初始形式是静的,万物都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毫不遮掩地表现出其本质的真实,经过纷繁变化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最终归宿依然是静。
静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是轮回的交汇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简单的区别是:《易经》里多是唯心的东西,《道德经》多是唯实的东西,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如果非要将出个所以然,那么,可以说易经是万经之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