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怎样搞好家庭教育:农村的家庭教育误区在哪里

  作者:方志刚

  今天聊个话题是农村的家庭教育。顾名思义,也就是农民的家庭教育,底层人的家教问题。那么,农村的家教误区有哪些呢?

  

  一是攀比型

  贫富差距是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贫富差距大到地域和行业,小到亲戚邻居,在农村的每一个村民组都是如此。有些村民组的贫富差距在亿元到百元之间,但在一个正常的村民组,其贫富差距也在百万到千元区间。村上家境富裕的人家,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进城上私校,在节假日还花高费请了家教。

  有条件的家庭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有些家庭盲目跟风,不是邯郸学步,就是东施效颦,结果是孩子学业不成,反落得各负债累累。

  

  二是放纵型

  放纵型与攀比型是恰恰相反,攀比型是过度的家教,放纵型几乎没有什么家教,就是一种散养。父母将孩子生下来,待满月之后就开始断奶,转移抚养权,将孩子的抚养权要么交给孩子的爷奶,要么交给孩子的外公外婆,父母则双双远走高飞,四处谋生。

  这类孩子在家教这个世界里,完全可以用“荒漠化”来形容。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十二年里,校园的青春时光是虚度。他们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招,就这样溃败下来,大多数溃败下来的孩子注定要沦落在现代化社会的最底层了。

  

  三是观察型

  观察型是介于攀比型和放纵型之间,多少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态,积极的成分多多少少有些因材施教的味儿。这类父母心态较好,比较科学理性,也善于听从学校和老师的建议,不钻牛角尖。这类家庭的经济状况处于当地的中产,不是太富,也不算太穷。

  “见风使舵”是他们的特长,这类家庭父母一般在孩子周岁时才开始断奶,上幼儿园时才开始转交孩子的抚养权。待子女在学业成绩有出彩的时候,就会做出家庭教育的调整,最明显的做法就是母亲陪读。陪读成了他们家教的全部内容,很多从小学一直陪读到高考结束。

  家长朋友,现在教育,学校老师讲学情,家教应该注重孩情,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