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考生,曾用甲骨文写作文被985破格录取,如今成了“小丑”

  四川一位曾经写甲骨文的考生被985录取,如今却成了“小丑”,人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打出了这篇文案。那么,这个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丑》起源于马戏团的小丑角色。通常,脸上涂满水粉和油画颜料,夸张的笑容和滑稽的动作,让观众开怀大笑。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用到小丑,通常是指内心的苦涩,但他们还是要努力让大家开怀大笑,压抑内心的悲伤,用夸张不羁的外表来掩盖。

  如今,小丑的含义早已改变。不再是“一笑一郁”,而是形容一个人的事情和言语非常好笑、好笑,让人“心酸”。

  

  01

  在当今时代,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数学子把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寄托在这场大考上:考生坐在考场上苦苦写字,家长站在考场附近紧张地期待着。

  2009年,一位高考考生曾带着一篇全甲骨文写成的作文走进了985高校的大门,而高考作文只得了6分。

  要知道,要想考上名牌大学,高考的每一分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作文只得了6分。这位候选人在其他科目上的成绩是否很好?杰出的?事实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事情。考生以一篇《甲骨文作文》及格。

  考生的名字叫黄玲,来自四川。2009年,他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在学习和生活中,他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考古发掘出的甲骨文数量并不多,但也能以千计。作为一个没有系统研究过甲骨文的高中生,他能认出黄龄这个写过八百多篇甲骨文的人,天赋异禀。

  

  参加高考后,很多考生都会把备考这段时间称为“地狱求生”。

  看到自己平时的模拟考试成绩,黄凌心里不爽,这次复习恐怕要挂科了。所以,他打算在高考中走个弯,用自己熟悉的甲骨文为自己而战。未来——没错,他打算语文考试的时候用甲骨文写论文。

  02

  常用汉字有3500个,而黄陵社的甲骨文只有800多个。写作讲究的是不偏离中心思想,紧扣主题,而黄陵社的甲骨文根本不支持他围绕这个话题写作。要求。黄玲只好把高考作文题目搁置一旁,用自己只知道的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

  

  阅卷老师在批改多卷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张“歪歪扭扭”的卷子:乍一看,字迹潦草难辨,但很像古汉字,所以专家课题组亲自批改了黄龄的这篇甲骨文作文。

  最终,作文仅得6分、高考仅得428分的黄龄,因为另辟蹊径,以甲骨文为“跳板”顺利进入川大。黄玲原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川大录取黄龄是因为喜欢他在古文方面的天赋,不忍埋没他的天赋。按理说,黄龄的悟性这么好。进入川大后,除了学校的师资和学习氛围,还有学校聘请的专家为他进行一对一的“小火炉”。未来应该是不可估量的,可为什么现在的黄玲是一个毫无建树的普通人呢?答案很简单。

  

  这大概就是年纪轻轻就成名的代价吧。黄龄尝到了出名的滋味,被吹捧的言论欣喜若狂,渐渐迷失了自我。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比普通人知道的少而已。

  就这样,黄龄没有专心在学校学习,而是到处逗猫逗狗。专家们看到他闲来无事的模样,也是非常的愤怒。百步之遥,黄凌却还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中无法自拔。

  如今提起黄龄,人们用“小丑”二字来评价他:谦虚敬业本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却偏要荒废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普通人并沉溺于过去。

  

  结语

  王安石的《伤仲永》会时刻提醒读者自己,人才不是恒久的,而是需要磨练的。就好比一个人,从小就有过人的艺术天赋,早早就成名了。如果他享受着名声带来的荣誉、地位和财富,继续苦心雕琢自己的技艺,迟早会站在画布前连一条直线都没有。画不出来

  其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人凭借良好的天赋、良好的悟性、足够的气场,认为自己不努力,早晚有一天会走的一条路。伤仲永的结局无非是所有人的结局,而天才无非就是这样的结局。毕竟天赋只决定一个人的上限,而努力才能决定一个人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是仲永还是黄玲,大家应该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道理唯有奋斗,星火纷飞,永恒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