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蕲春思源实验学校校长丁自强:思想破冰,做好三篇文章

  他山之石可攻玉 奋楫扬帆勇争先

  蕲春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 丁自强

  阳春三月,聚光而行。

  今年3月19日至24日,蕲春县教育考察团一行17人,在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华的带领下,奔赴浙江慈溪、江苏南京、安徽安庆考察学习,充分体现了蕲春教育人解放思想、兼收并蓄、孜孜以求的教育梦想,开放包容、改革创新、务实进取的教育担当,正视问题、破解难题、勇开新局的教育作为,为新时期蕲春县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谋篇布局,导航定向。

  

  三省之行学到什么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分享交流,一路对比碰撞,一路思考思索。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此次浙苏皖三省之行的深刻体会,那就是——教育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以思想破冰推动发展破题、改革破局。

  实现思想破冰,必须勇于革故鼎新。手握故步自封的“旧船票”,永远登不上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客船”。六天时间,跨越三省,参观考察十所名校,分别是浙江省慈溪市早教中心、慈溪市浒山中学、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市钟英中学、安徽省安庆市高琦小学、安庆市人民路小学。纵观名校发展史,就是一部部激荡人心的改革创新史,一代又一代教育“弄潮儿”,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以足够的胆识和魄力革故鼎新,永不满足,永不懈怠,通过接续奋斗,突破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实现一次又一次美丽蝶变。

  实现思想破冰,必须敢于务实担当。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如果不挺膺担当,再好的蓝图也不能变成“作战图”“施工图”;如果不狠抓落实,再好的目标最终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慈溪教育的大手笔规划,高水平保障,绿色生态校园,学校建筑设施的高端亮丽,“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全面推进教共体建设,敢为人先的体制机制,远离官僚特权思想的服务意识,干部的亲民务实干练作风,师生的微笑精神风貌;南京教育的历史文化厚重感,高科技信息化赋能教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红色家风的传承,精致高雅的审美视角,追求奋斗无止境的人文精神;安庆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集团化规模化办学的先行先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家校政社协同育人等等,让人脑洞大开,令人印象深刻,给人愉悦,给人反思,给人启迪。“愿景”变“风景”,“风景”成“美景”,这些都离不开当地教育人尤其是学校“掌舵人”的履职担当和务实重行。

  实现思想破冰,必须专于品牌创建。慈溪中学地处杭州湾南岸、跨海大桥桥头堡、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十的浙江省慈溪市,是当地享有崇高美誉度、优质资源最集中的公立普通中学。学校不拥“名”自重,创造性提出“品牌课堂”建设思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新路径。“品牌课堂”的特征为“知识、思维、品格”,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的思维的成长,强调以诱发认知冲突为特征的教学引入,以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以灵活运用为特征的教学迁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拔尖人才。此外,安庆市人民路小学以“全人教育”特色办学赋能学校特色发展、安庆市高琦小学以“五大行动”助推铸魂育人、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以“八礼四仪”推进特色德育等教育特色无不彰显品牌创建的魅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这些学校把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融入到学校品牌创建中,把“思想破冰”的能量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动能,让“名校”之“名”愈发响亮。

  对标先进悟到什么

  眼界决定境界。此次外出考察学习给我最强烈的震撼,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超前”。这种超前意识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者的治校策略和智慧上。一是观念超前。十所名校的管理者以超前的眼光和思维,精准分析学校发展前景,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二是谋划超前。凡事只有想在前,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十所名校的管理者及时把握发展大势,以最快速度、最优作风、最高标准统筹谋划学校工作,续写教育辉煌,缔造教育品牌。三是行动超前。十所名校的管理者不等不靠,敢涉“深水区”,敢当“先锋者”,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三个超前”,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讲,就是眼光要宽,谋划要远,行动要快。作为学校管理者,肩负着推动学校发展的重任,要善于打开工作局面,要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接触先进理念,只有眼界拓宽了,才能想得透彻,看得长远。

  定位决定地位。破译名校背后成功的“密码”,他们都是赢在“定位”上。在发展定位上,他们摒弃“千篇一律”,走向“百花齐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些学校无一例外地都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即走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因校施策,方能适合各自发展;因地制宜,方能彰显各自特色。在角色定位上,他们摒弃“被动升级”,走向“主动提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学校抢抓机遇,适时改革,在有为中有位,在超越中跨越。结合实际校情,我们要精心考量,精准发力,从“首选、品质、难忘”三个维度,全力推进“全县属一流、全市有地位、全省有影响”的荆楚名校建设,为蕲春教育强县建设贡献“思源力量”。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无论是栉风沐雨的百年老校,还是由厂办校起步的年轻名校,抑或是校企合作的职业学校,所到之处、所看之事、所听之言、所见之闻,无不让我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敢思敢想、敢试敢为、敢破敢立。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也要克服“盆地意识”,挣脱“局部思维”,消除“等靠念头”,跳出思源看思源、站位市县看思源,在品牌建设中突出重围、树立标杆,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学校发展大跨越。

  跨越赶超该做什么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考察的目的在于借鉴,学习的收获在于改变。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挑战,联系思源学校当前的实际,尽管还存在着办学理念不够先进,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党风政风师风学风建设仍需加强改进,回归教育本真人性的作法还存在偏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但是差距就是空间,发展未有穷期。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新赛道,笃行不怠,全力打造更高质量、更优品质、更深内涵的思源教育品牌,为加快建成“首选学校、品质学校、难忘学校”和“全县属一流、全市有地位、全省有影响”的荆楚名校而勇毅前行。

  做好“品牌文章”。继续擦亮“清廉学校”和“思源砺行”党建品牌,大力实施“三亮三抓”工程,深度融合“一核两翼十嵌入”系统思维,筑牢党建“桥头堡”,推动基层党建和主责主业的深度融合,以优质、特色党建,教育和引导全体教职工聚焦主责主业主课,做到勤业专业敬业,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永葆对教育事业的危机感、敬畏感、荣誉感,把职业当事业,把讲台当舞台,把使命当生命,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时刻铭记“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灵魂拷问,做一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上有法的好老师。

  做好“管理文章”。坚持传承与创新,从学校管理架构上、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流程上进行机制重构。打造一支高品质行政管理服务团队,坚持问题导向,保证发展的延续性。加强行政管理,明确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流程,明确年级组长和蹲点领导的角色定位,全体行政人员尤其是班子成员要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即:正确处理好“我是谁”与“为了谁、依靠谁”的关系、格局品位与锻造提升的关系、真抓敢管与有为有位的关系、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的关系、靠前深入与落实落地的关系,既当好“指挥官”,又当好“先锋队”,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能力在一线提升、党性在一线锤炼。

  做好“改革文章”。在改革与探索中踔厉奋发。一是常规教学抓实抓严。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开足开齐开全;强化教学管理,把重点聚焦在课堂,组织教师上好“四课”,即:新教师上见面课、各学科教师上拉练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研组长上引领课,教师人人上讲台,个个展教艺,以赛促研,以研促教,助力成长。二是“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严格执行“五项管理”,积极打造“双减”背景下具有蕲春思源特色的“12345”教学模式(“1”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2”是着力教情和学情两个方面,做到以学定教;“3”是狠抓“中心发言——集体研讨——课后反思”备课三个环节,反复打磨,不断完善,将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4”是推行“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反思总结”四步导学法,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5”是坚持“五个不留”,即不留超量作业、超纲作业、线上作业、家长作业和惩罚性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实践性、探究性、个性化作业,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三是活动开展求新求效。基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优化整合各学科活动,在不增加师生工作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展多学科比赛、展演活动,促进学生综合水平提高;找准亮点突破口,积极探索美育及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开展艺术、劳动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审美情操与实践能力培养。四是城乡联动共进共荣。充分利用当前大好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联建优势,超前谋划,共商共建,一体推进“城带乡,共成长”的共建型教联体建设,持续向乡村学校输入“思源能量”,助推县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