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小麦当青贮饲料可卖1500元,去年引热议,今年为何不见了?

  提到青贮小麦,大多数农户朋友都会想到去年(2022年)一亩地能卖1500元的事件。当时,小麦还未成熟,多地出现农民朋友把小麦毁掉,当成青贮销售,一亩地收购价是1500元。事情经过发酵后,引起了农业农村部的关注,随即下发了《抓紧核查各类毁麦问题的通知》,如有发现该事情的再次发生,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该事件才慢慢平息。

  而今年(2023年)已经到了4月中旬,但是,青贮小麦的事情基本上还没看到,有朋友问,为何今年没人这样做了?没人收购了?还是严查比较严格?

  小麦当成青贮的事情,其实已经存在已久,每年都有一些养殖场会去收购青贮小麦,不过和青贮玉米相比,青贮小麦的面积非常小,一直也没受到太大的关注。

  去年之所以青贮小麦关注度很大,小帮手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亩地1500元的价格,让农户们觉得比收购籽粒收益高,再加上短视频的迅速爆火,一时之间,让青贮小麦成为了焦点。

  

  而今年青贮小麦为何没人提了?或者说没有热度的原因,小帮手也有2个方面的观点。

  去年青贮小麦事件发生在5月上旬,此时是小麦灌浆的时间,从小麦整个生育期来说,灌浆期是小麦干物质、纤维品质等最高的时期,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不是青贮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

  而今年此时的时间为4月中旬,多地小麦处于抽穗期,都还没开始扬花,如果此时当成青贮小麦收获,营养价值非常低,对于养殖场来说,也不可能花高价去收购这样的青贮小麦。

  

  去年关于青贮小麦的问题,不仅是农业农村部,还有其他有关部门都比较重视,严查各地各类毁麦问题。因为小麦是我国的口粮,粮食安全非比寻常。一方面,坚决制止将小麦用于青贮的现象;另外一方面,各地发生毁麦事情后,要追责相关责任人,要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即便是到了5月上旬,小麦进入灌浆期后,青贮小麦的事情也会很少发生,老话常说“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没事找事。没人收了,也就没有农户卖了,热度也就不存在了。

  从种植户的角度来说,之所以选择卖青贮小麦,而不是等成熟后卖籽粒,就是因为一亩地1500元所导致的。不过,去年一些卖了青贮小麦的农户,却后悔了。

  去年小麦收购价格比较贵,多地开始价就达到了1.50元/斤左右,随后的一段时间,最高收购价超过了1.60元/斤。如果按照亩产1000斤来计算,一亩地收益就是1600元。而恰好去年多地小麦大丰收,亩产1300-1500斤很常见,如果按照亩产1500斤来说,每斤价格1.60元,总收益达到了2400元。

  即便是亩产1200斤,按照价格1.50元/斤计算,亩收益也达到了1800元,比卖青贮小麦收益高。对比之后,那些卖青贮小麦的农户后悔了。

  

  上述已经提到,小麦是口粮,而青贮是饲料,把粮食当成饲料,显然不符合常理。再者,粮食安全事关重要,如果农户们都去把自家的小麦当成青贮销售,小麦的总产量,粮库的总储存量就会降低,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另外,从收购方来说(比如养殖场),他们也不乐意收购青贮小麦,之所以选择收购青贮小麦,是无奈之举。毕竟收购价格不低,而且和青贮玉米相比,营养会大打折扣。

  对于用玉米当青贮来说,也分青贮玉米品种、常规玉米品种等,常规玉米品种也不建议当成青贮销售,而只有专业的青贮玉米品种,才是养殖场最喜欢的青贮饲料。不论是纤维品质、持绿性、干物质,以及水分含量等方面来说,青贮玉米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于常规玉米品种,更远超青贮小麦。

  而青贮玉米一吨价格在300元左右,一亩地按照4吨的产量,收购一亩地青贮玉米只需要花费1200元左右。而青贮小麦一亩地就要1500元,可想而知,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去收购青贮小麦。

  

  综合多方面原因,今年青贮小麦热度低、没人提等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小帮手也给农户们提个醒,今年的小麦收获后,根据当前小麦市场行情,预计收购价格也不会很低。如果按照亩产1200斤计算,每斤按照1.45元,亩收益能达到1740元。

  你还会卖青贮小麦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