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南:生物天然气“三全”模式推进农村能源转型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阜南是农牧大县,每年产生约140万吨农作物秸秆、200万吨畜禽粪便,日产生活垃圾20吨。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级农业(林业)循环经济试点县机遇,积极与同济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合作,以林海生态生物天然气项目为依托,成功掌握多维可控生物天然气核心技术,在全国首创县域“站田式”全域化、全量化、全循环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有效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天然气输送、有机肥供应等难题,探索出了全域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处理模式,推动了全县有机废物全利用。

  在林海生物天然气田集站点,经过粉碎、黄贮后的棕褐色秸秆,与粗加工处理后的养殖粪污混合,正进入厌氧发酵仓,经过冷凝、脱硫脱氮提纯,秸秆和畜禽粪便在站内处理一遍,去除了难闻的气味,改变了脏污的形态,生产出甲烷含量更高的生物天然气。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沼液沼渣,一部分被收回再利用,一部分经过加工变成生物有机肥和液态肥。

  同时,阜南县坚持全域化布局,推动县域利用全覆盖。以国内首创全县域站田式全量化先进处理方式为支撑,按照“8+1站田式”模式,在全县布局8个生物天然气生产站和1个中心站。每个站点日可处理粪污、秸秆、厨余垃圾、病死动物等有机废弃物480吨,日产沼气15000立方米,提纯获生物天然气7200立方米,同时发电6000度。

  据了解,该项目全县域满负荷运转,年综合减排温室气体44.2万吨,可中和5.5亿千瓦时的燃煤电厂碳排放,成为全国负碳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初步探索了一条符合产业需求的“双碳”产业路径。目前,该项目每日稳定供气2万方,服务4万户居民和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家住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的邵国爱,就是最先享受到林海生物天然气项目带来便利生活的居民之一。

  以生物天然气为纽带,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在产品、主体、产业等层面建立循环链接的多维系统,推动产业化联动。项目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有效化解了环境压力,为全县种养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项目年产有机肥20万吨,有力推进全县有机农业发展。“三全”模式既可推动养殖业快速发展,又可带动种植业品质提升。位于焦陂镇的养殖大户李中有养殖了13000只蛋鸡,每年的养殖粪污达到700多吨,解决粪污的事情一直是他的难事。

  项目建设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30个、收储点367个,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3个,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打通秸秆“离地进站”、粪污“入池收储”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8.6%、96.5%。该模式作为乡村振兴与农村能源转型课题列入国家“双碳”研究重点项目。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阜南“三全”模式走出了一条契合国家能源发展方向、符合农牧大县实际的绿色发展道路,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司东 吴守魁 徐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