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这所学校斩获国家级奖项

  泥哨俏形怪有神,妙音悦耳又怡人

  牛如负轭耕田野,马似脱缰闯路程

  犬吠羊鸣鸭嘎嘎,龙吟虎啸鸟嘤嘤

  这形容的便是黄平泥哨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远大小学

  师生齐心学习研究

  共同传承黄平泥哨

  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

  学校“黄平泥哨艺术实践工作坊”

  参加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

  2023年

  在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优秀组织奖及各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中

  观山湖区远大小学的黄平泥哨(泥塑)

  荣获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

  一等奖的好成绩

  走进学校黄平泥哨艺术实践工作坊

  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

  是学校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亦是学校上好“美育课”的见证

  融于生活 创新传承形式

  “你来接着搅拌,加速巧克力的融化”

  “我来负责摆放模具”

  “我来最后的填充吧”

  在制作巧克力泥塑糖的现场

  同学们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熟练地完成制作工序

  对于工作坊的同学们而言

  泥塑糖的制作“毫无难度”

  他们用掐丝工艺勾勒出泥哨形象

  用树脂进行填充并刷上封面胶定型

  用制作成耳环、项链、手镯、钥匙扣的配件

  用戳戳绣将泥哨形象呈现在毛线帽上

  用刺绣将泥哨呈现在手提包上

  用纸雕将泥哨形象立体化

  ……

  艺术源于生活

  又回归生活

  该校将泥哨图像化、卡通化

  运用画、绣、刻、缝、雕、印

  等不同形式去表现

  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潮玩泥哨”

  记者看到

  同学们在制作黄平泥哨时

  大胆采用夸张、变形、写意的手法

  重点表现所塑对象的特殊部位以突出其特征

  使每一个泥哨作品都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形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绝佳艺术效果

  以“美”育人 促进全面发展

  工作坊中摆放的黄平泥哨有

  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

  色彩以黑底点红绿为主

  兼杂黄、白、蓝等色

  每个泥哨下部

  均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

  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工作坊指导教师陈述介绍道

  一直以来

  为充分挖掘泥哨艺术的育人价值

  她们不断开拓创新

  最终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系统

  且独具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

  总共包含10个单元

  15种艺术表现形式

  以及40个艺术课程

  其中传统的捏泥哨课程

  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教学特点等

  用更容易掌握的陶泥

  代替繁杂的传统工艺

  降低制作难度、缩短制作时间

  在最大程度还原非遗特色的同时

  又能让学生成功的制作出精美泥哨作品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众里寻“她” 传承本土文化

  在众多的艺术类别中

  为什么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平泥哨呢

  陈述表示

  首先是想开一门“人无我有”的特色课程

  其次是黄平泥哨本身就是“玩具”

  更贴近学生生活

  另外

  黄平泥哨是贵州独有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能用贵州的文化去唤醒

  孩子们的民族自信

  也为孩子们的成长

  擦亮本土文化底色

  2018年

  该校将黄平泥哨

  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

  以植入课堂及社团的形式开展

  2019年

  得到来自市、区教育局等教育部门支持

  给学校建立艺术实践工作坊

  提供了专家引领、资金扶持

  斩获的每一项荣誉

  对学校师生而言都是一次勉励

  学校也希望孩子们在美育文化的浸润中

  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同时

  也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与实践中

  传递贵州非遗的声音

  编辑:吴亚鹏

  统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