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彩妙文】肖培东:大单元的课竟然好上?

  原标题:【精彩妙文】肖培东:大单元的课竟然好上?

  原创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年轻教师要开课,选了一个多文本的单元整合课。问为什么,老师的回答很让我吃惊:“好上!”

  好上?三四篇小哥放在一节课,竟然就好上?

  因为实在没人上好过!都差不多!

  多么幽默的回答。

  又确实如此!群文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化教学,任务群教学,新理念新名词的语文课堂教学,近年来,好像没听过一节好课,甚至没看过几节正常状态的课。

  大多数是这样的,几个任务,几个小哥,走马观花的,然后一大堆ppt,或表格,或图片,学生表演一下,嘻嘻又哈哈,最后草草结束,至于学到了什么,没人去理会。高中的课,往往是粗线条地比较一下,一个很牛的充满学术味的大标题,几张表格来推进,不痛不痒。初中呢,多半是搞个表演场,或电影微镜头,或画画才艺表演,或小组朗诵比赛,热热闹闹,就算走过。

  你也这样,我也这样,这样的课,就好模仿。大家对上不出效果又都有宽容心,都那么“大”了你还想怎么样呢,心照不宣,课,就确实好上了。

  总觉得堵。这一定不是新课标的本意,到底是哪里走偏了,一切都是糊里糊涂。

  其实,新课标无非是给语文课堂教学多出了一些教学途径,努力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能看得见,以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教学实践变革,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这也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可为什么,现实教学中那么苍白?

  刚开始的步履蹒跚,并不意味着行走本身是错误的。我们一定是对一些新的东西还没悟透,还没理清,甚至我们都还陷入误区中。

  刚上讲台,不要着急去刻意呈现所谓新的概念,更不能为了概念而概念,为了情境而情境,为了任务而任务。从关注教师教的逻辑转向关注学生学的设计,这其实在所有课堂上都要努力达成,并不是大单元教学和情境教学特有的理念。一切都只是手段,练好内功最为关键。沉下心来,好好研读小哥,好好品析语言,好好研究学生学习,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有恰到好处的“大”和“化”来。

  文本解读,语言感知,问题设计,学情关注,最基础,最关键。

  我们要努力实现教学的变革,但一定不是这样的。

  现场看了几堂“项目化”的语文教学展示课,心中的惆怅、恐惧和撕裂感,是那么真实又强烈的存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怎么教,只要真正在推进学生学习,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提倡。但是理念上领先的大单元教学,一定不是现在这样闹腾的,我们对它的探究和实践,还需要狠下功夫,千万不能再落进如此“好上”的幽默中。

  用教好单篇的心,去锤炼大单元的教学。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我们都需要加倍努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