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发展史:一路买买买,却也走出了技术创新的新路子

  吉利集团始建于1986年,最开始是制造冰箱的配件,1994年开始造摩托车,1997年正式进军汽车制造行业,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车企。

  

  回顾吉利的发展历史,几乎都是通过“买买买”的模式,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壮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从2017年到2021年,吉利汽车连续5年蝉联自主品牌销冠,直到2022年比亚迪彻底爆发,吉利才跌落到销量第二名。

  吉利集团的收购之路

  吉利的收购之路始于2006年,当年的吉利集团携手上海华普,收购了英国锰铜公司19.97%的股份,并在上海成立了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地华公司,专门生产伦敦经典黑色出租车。产品主要出口至英国市场。

  

  2013年 吉利又从锰铜控股手中,收购了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所有股份。

  

  2010年,吉利完成了一次经典的蛇吞象-国际并购,用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轿车业务,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笔收购,甚至有人觉得李书福疯了。因为当时的吉利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到10亿元,想要一次性拿出18亿美元,只有到处借钱。

  

  黑龙江大庆市国资委旗下的融资平台,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提供了8亿美元的收购资金,中国银行为吉利提供了10亿美金,5年期的贷款。也就是说,吉利当年的收购资金,几乎全部来自于金融贷款。

  即便如今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笔交易依然让人胆战心惊,李书福破釜沉舟的操作,就像是一场豪赌,如今来看吉利算是赌赢了。

  在福特手下的沃尔沃奄奄一息,但是到了吉利手上却迅速焕发了生机,并且吉利非常聪明并没有让沃尔沃与吉利合资,也没有着急引进沃尔沃技术,只是逐步推进二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因为吉利心里也很明白,当时的吉利太弱,急于融合只会损害沃尔沃的品牌形象。

  

  吉利依托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和技术合作,很快便推出了博越,新款帝豪远景等多款热门车型,并在之后实现了更多车型的研发。销量的强势增长,为吉利后来的收购操作提供了足够的信心和底气。

  

  2017年 吉利收购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和超跑品牌路特斯,同一年又收购了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并取名为太力飞车,还是2017年,吉利集团又收购了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沃尔沃集团拥有16%投票权的第二大股东。

  

  2018年吉利参股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拥有9.69%具有投票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

  

  2022年,吉利花14亿认购韩国雷诺三星汽车34.02%的股份,以后在亚洲市场销售的三星品牌和雷诺品牌,全部都由吉利负责。2022年下半年,吉利又收购了英国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7.60%的股份。

  

  除了在乘用车领域发力,吉利集团的版图可以说是遍布各行各业,比如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和马斯克一样,致力于发展卫星的商业化。吉利控股的白色矿业集团,主要业务是“挖煤打铁“。

  或许是为了未来新能源电池技术提前做规划,吉利还喜欢办学校,比如北京吉利大学,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学院等等,估计也是希望汽车人才能够自给自足。而在商用车领域,吉利依然表现抢眼,旗下拥有远程汽车,汉马汽车,唐俊欧铃等等品牌,产品覆盖了轻卡、重卡、皮卡、客车等方面。

  

  从开始生产汽车,到如今庞大的汽车集团,吉利花了16年的时间,通过疯狂买买买的操作,一度成为自主品牌汽车的龙头,要不是比亚迪风头太盛,吉利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自主汽车品牌一哥。

  从吉利品牌的发展史来看,十几年来大量的成功收购,无疑加快了吉利集团的发展步伐,也使得众多集团公司中的核心技术优势能够集中起来再次创新,无疑走出了收购案例中少有的技术融合优秀的案例。

  对于吉利集团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