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 一路黔行|汪景琇:贵州正成为人才汇聚宝地、创新创业福地、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国家天文台的一员,因为‘中国天眼’,我和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4月22日,在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汪景琇带来主旨演讲,他认为,“贵州正成为人才汇聚的宝地、创新创业的福地、产业发展的高地。”
贵州是蓝色的,是遥望苍穹的原点,是星空回望的家园,是探索宇宙的秘密花园。全世界通过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聚焦贵州,聚焦中国。在这里,可以看到季风的旅行,星云的变幻,流水的喧嚣与遁形,珍藏着自然的瑰丽,镌刻着文明的足迹。在这里,中国梦跨越山海,中国路川流不息;纵横之间,是奔涌的中国速度,是奋进的发展缩影,是人才的筑梦天堂。“中国天眼”从2020年完成国家验收,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对神秘的快速射电暴做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精细观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向科技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贵州是脉动的。大家熟知的“中国天眼”的建设者——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和他的同事们,在贵州大地塑造了干事创业的精神榜样,这是贵州的骄傲,国家的骄傲。贵州正在把南仁东和天眼建设者们的精神优势,科技人才的研究优势,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原动力和经济腾飞的高起点,让贵州找到了开启快速发展密码的“金钥匙”,使经济增速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让贵州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
贵州是绿色的。自古以来,贵州依山而建,逐水而居,坚守道法自然,沉淀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下,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让土里长出“金子”。在贵州,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坝区农业亩产值增加30%以上,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62%,拥有国家森林城市5个,世界自然遗产地4个,成为中国之最。正是贵州,实现了省级森林城镇中心镇建设全覆盖。在这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绿水青山正在转变为金山银山。贵州生态文明“金字招牌”越来越靓。
贵州是多彩的。贵州,18个世居民族,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亚鲁王英雄史诗等,已经成为贵州吸引全球游客的亮丽名片。“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贵州人在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伟大的长征精神,已在贵州开花结果,让遵义成为转折之城,让贵州成为希望之州。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贵州前进的精神力量。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将在这里建成,以长征精神激励大家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的长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彩文化孕育贵州热情。贵州人质朴、开朗、豁达,这种性格深深地根植在万物有灵的文化基因,在芦笙悠悠中释放,在侗族大歌中飞扬,在酸汤美食中弥漫……不管走进歌的世界,还是舞的海洋,贵州的热情好客都以她独特的味道,给游客讲述一个个精彩的古老故事。
贵州是开放的。产业的发展依托人才,事业的奋进依靠人才,新路的开拓呼唤人才。开放的贵州,正在山开海平地拥抱世界。随着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和通讯带来的信息普及,贵州一跃成为西南南下和东进的交通枢纽,成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让贵州成为新的开放高地和投资热土;开放的贵州,营商环境更为突出,以“贵人服务”品牌为抓手,其要素环境和法治环境排名分别为全国第8和第6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开放的贵州,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业潜能充分释放、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近年来,贵州建成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72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88个,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正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超常规举措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工作成效斐然,人才总量已经达到57.3万。
踏上新征程、启航向未来。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让我们携手一起,以人才为引领,以人才为财富,一路探索,一路黔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韦倩
图/贾智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