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严禁APP违规进校,举报电话公布
日前
南平市出台中小学校学习类APP进校园管理办法(试行)严禁APP违规进校并公布举报电话↓↓↓
当前,各类学习类APP不同程度存在搭车或变相收费问题,是学习类APP进校园使用的管理难点和盲区。APP收费问题不仅违背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精神,而且破坏了“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为此,南平市召开市属中小学校学习类APP进校园管理办法专项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
一是要提高认识,做好牵头抓总作用
南平市教育局出台了《南平市属中小学校学习类APP进校园管理办法(试行)》,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展专项自查整改工作,明确未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的学习类APP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德育等类APP可参照学习类执行。
二是要明确责任,落实进校双审制度
各市属中小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规范使用学习类APP的第一责任人,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最新政策文件精神执行到位。学校和APP运营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向家长或学生收取费用,学校和APP运营方需确保学生及其家庭信息安全。
三是要严肃纪律,建立严肃问责机制
南平市教育局将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并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群众反映强烈的相关问题线索移送督导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
各市属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南平市属中小学校学习类APP进校园管理办法
(试行)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闽教基〔2019〕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严禁APP违规进校。严禁各市属中小学校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使用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未经市教育局基教中心审核同意的学习类APP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二、严禁收费确保安全。学校为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的而选用APP来查询的,学校和APP运营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向家长或学生收取费用。学校和APP运营方对所获得的学生及其家庭信息负有管理、保密义务,不得毁弃以及非法删除、泄露、公开、买卖。
三、明确主管责任部门。各市属中小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规范使用学习类APP的第一责任人,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最新政策文件精神执行到位。市教育局基教中心负责审批相关学校的学习类APP使用申请,并查处学校违规使用学习类APP的行为。
四、建立严肃问责机制。南平市教育局将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并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群众反映强烈的相关问题线索移送督导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
延伸
阅读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
第十条:学校采集学生个人信息,应当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并对所获得的学生及其家庭信息负有管理、保密义务,不得毁弃以及非法删除、泄露、公开、买卖。
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情况。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教基厅函〔2018〕102号)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几起商业广告进校园事件有关情况的通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警示教育大会、专题培训、专项督导等形式,切实提高教育系统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对潜在的各类风险点要明确责任人,严密活动组织,规范学校管理,强化日常监管。要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和进入校园APP的备案审核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主题、形式、内容、方案、举办单位、参加人员、宣传物品等进行严格把关,并安排专人负责监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