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由哪些阶段构成?

  小课题研究由哪些阶段构成?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小课题成果一般由两个阶段构成:整理与描述、评价与解释。由两个阶段构成:整理与描述、评价与解释。

  1.整理与描述

  在这个阶段,教师往往注重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的描述和勾画,形成叙事性质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在叙事式小课题研究报告的形成过程中,通常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处理好叙事与理论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沉迷于故事叙写,而要将自己的教育生活加以理论提升。二是处理好叙事与研究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研究随意化的倾向,要对教育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思考与研究。三是处理好叙事与交流脱节的问题。学校应努力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通过成果汇报会、小课题研究沙龙等形式,尽可能地为教师创设成果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热情。

  2.评价与解释

  任何不包含意义挖掘和生成的活动都不能称之为研究,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建构也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叙事意义的探寻和挖掘之上。所以,在要求教师撰写好叙事式小课题研究报告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提高认识,提炼经验,揭示规律,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小课题研究由哪些阶段构成?以上内容对对问题的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