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赶考进行时|进京“赶考”第一站:清华园车站旧址开放

  1949年3月25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清华园车站便成为了“进京赶考之路”进入北京地区的第一站。74年后,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重新开放,一群首都大学生从这里出发,骑行前往颐和园益寿堂和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瞻仰,重走“进京赶考之路”。

  清华园车站旧址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路口的西南小巷里,由“铁路之父”詹天佑题写的“清華園車站”见证了这座老站房的历史。清华园车站始建于1910年,距今已有113年,是我国自主持勘测、设计、修建的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老车站中距离北京城最近的车站。

  这座车站既曾是百年前被誉为国人“争气路”的京张铁路上的一站,也曾是1949年早春“进京赶考之路”中共中央抵平第一地。清华园车站无声地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从涿州到清华园,共十二个站,约六十余公里,两小时即可到达……第二列车直开清华园车站(极少数欢迎人员即在该站迎接),然后换乘汽车开西郊飞机场阅兵……虽然清华园车站甚小,但适合于警戒。”

  ——《叶剑英、李克农关于中央机关向北平转移时铁路交通安排的报告》(1949年3月22日)

  经过修缮后重新开放的清华园车站旧址维系了民国初年的建筑特征,清灰色的砖墙、圆拱型的券廊、覆盖铁皮瓦的双坡屋顶以及城墙雉堞的女儿墙。车站内的空间被改造成“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展厅,在新时代承担着新的使命。整个展厅分为四个区域——“步伐坚定的赶考之路:中共中央赴北平”“坚持党的领导: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进京赶考之路’多媒体影音体验区”“‘进京赶考之路’报纸书籍体验区”,按照历史脉络顺序展开。

  沿着大学生们的骑行路线,记者来到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重要落脚点之一——颐和园益寿堂。益寿堂里一场“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开放,60余张历史图片、40余件(套)文物按照“古园新生”“宴集群贤”“肝胆相照”三个部分,着重还原了“益寿堂晚宴”的历史细节。

  1949年3月25日晚,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在益寿堂宴请从全国各地前来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曾在这里居住六个月。可以说益寿堂承载的红色文化是颐和园博大精深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清华园车站,到颐和园益寿堂,再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中共中央香山驻地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这些红色地标,让一代代人感受着老一辈革命家“赶考”时的坚定爱国情,也激励着一代代人在新时代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条红色线路还是首都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的革命旧址,清华园车站旧址2012年被列入文物普查登记项目,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清华园车站旧址见证了源自一条道路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来源:《光明日报》

  制作:香山革命纪念馆网络编辑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