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净利降近九成 创业慧康:今年医疗信息化行业需求有望复苏

  4 月 14 日晚间,创业慧康(SZ300451,股价 9.75 元,市值 151.1 亿元)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去年公司实现营收 15.27 亿元,同比下降 1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63.80 万元,同比下降 89.68%。

  过去一年,创业慧康业绩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下游客户,特别是政府客户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导致公司的医疗信息化业务难以推广开来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 ChatGPT 火爆出圈,创业慧康所处的医疗信息化行业也在关注 AI 在垂直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创业慧康也在年报中称:" 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 AIGC 技术与公司现有系统的深度融合,‘ GPT+ 医疗’将会衍生出如智能问诊,医疗文书书写、医学影像解读等更丰富更智能的应用场景。"

  截至 4 月 17 日收盘,创业慧康股价报收 9.75 元 / 股,跌幅为 2.89%。

  产业政策持续升温 将推动行业 " 回暖 "

  针对业绩大幅下降,创业慧康在年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下游客户特别是政府客户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原计划内的信息化投资较往年有所推迟。同时,第四季度公司人员大面积居家办公,公司项目实施及验收周期增加,新订单的签署推迟,导致公司业绩特别是第四季度经营业绩较往年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基于主要子公司的业绩实现情况及其未来业务发展前景,2022 年度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8672.63 万元。

  年报显示,创业慧康将主营业务按照软件销售、技术服务、系统集成和其它业务划分。从业务结构上看,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占据较大比重,分别实现营收 5.68 亿元(同比下降 25.78%)、6.31 亿元(同比下降 13.79%),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37.21%、41.30%。

  横向对比创业慧康自 2018 年以来的业务结构,可以发现公司的软件销售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在 2021 年首次超越了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但在 2022 年,创业慧康的软件销售业务业绩降幅相对更大,技术服务业务再度成为营收支柱。

  从地区结构上看,创业慧康的营业收入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022 年总营收中,47.88% 位于华东地区,12.21% 位于华南地区,合计占比超过六成;公司在华北、华中、西北等地也有业务覆盖,营收占比分别为 10.21%、9.70%、7.22%。

  此外,2022 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4.63 亿元、3.17 亿元、3.58 亿元、3.89 亿元,但其中属于传统旺季的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43.6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70.10%。

  创业慧康在年报中解释称,公司的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客户主要为公立医院、卫生管理部门,这些客户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集中采购制度。由于政府财政预算体制的原因,客户的信息化产品采购需要经过立项、审批、招标等流程。一般情况下,项目的验收和回款主要集中在每年下半年,尤其在第四季度更为集中。由于公司的人力成本、差旅费用和研发投入等费用在年度内较为均衡地发生,造成公司的经营指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展望未来,创业慧康表示,产业政策持续升温将推动行业 " 回暖 ";此外,部分受疫情影响而导致招投标工作推后的项目将迅速恢复带来新增需求;预计 2023 年整体行业需求有望复苏。

  医疗信息化行业 集中度仍然较低

  创业慧康是国内较早进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软件供应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以智慧医疗、区域卫生、健康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

  据 IDC 数据,2021 年中国医疗行业总 IT 支出为 728 亿元,同比增长 15%;预计到 2024 年该规模将达到 1041.5 亿元,2019 年 ~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3.7%。根据 IDC 预测,到 2025 年,医院、医共体和基层医疗等提供医疗服务领域的 IT 支出(不包括医保和医药)将达 845.7 亿元,2020 年 ~2025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2.8%。

  除了市场规模逐年扩容,医疗信息化产业也一直受国家政策重点扶持,信息化政策是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据创业慧康年报统计,2022 年至今,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政策中,直接涉及医卫信息化行业的就有近 30 项。近年来,在若干政策指引下,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等重点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与此同时,医疗信息化产业也存在行业技术标准化水平低、市场集中度程度低的不利因素:我国地域广阔面临东西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水平差异化明显,医疗服务供需缺口大等几个基本现实。同时,医疗卫生信息化软件开发缺少权威的标准及顶层设计,再加上客户各项特殊需求的限制,导致行业产品及服务整体标准化水平低,造成了软件产品及服务的实施效率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速度。

  此外,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内厂商众多,且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呈现 " 大行业、小企业 " 格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 年医疗信息化行业营收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为卫宁健康(SZ300253,股价 13.10 元,市值 281.4 亿元),但即便如此,卫宁健康的市场份额也不过只有 3.64%,其余非上市公司、中小型企业的总市场份额占到八成以上。

  由于市场集中度低、各家医疗信息化供应商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全国医疗机构间普遍存在 " 数据孤岛 " 的问题。以最基础的电子病历为例,2023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泌尿外科专家许可慰提交了关于全国统一电子病历系统的提案,并获得 19 名委员联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 ChatGPT 火爆出圈,创业慧康所处的医疗信息化行业也愈加关注 AI 在垂直领域的落地应用,这也成为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创业慧康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深耕医疗行业信息化,将大数据、人工智能 AIGC 技术与自身产品深度融合。报告期,创业慧康已发布包含人工智能应用的产品和场景有 " 智能医疗服务 "" 健康画像服务 "" 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平台 "" 医学影像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 和 " 健康风险评估平台 " 等产品。

  "GPT+ 医疗 " 这一风口也为二级市场资金关注。据 Wind 数据,自年初以来,智慧医疗概念板块上涨幅度较大,板块内久远银海(SZ002777,股价 35.40 元,市值 144.5 亿元)、山大地纬(SH688579,股价 17.45 元,市值 69.80 亿元)、东华软件(SZ002065,股价 8.03 元,市值 257.4 亿元)、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均录得不小涨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4 月 17 日收盘,久远银海、山大地纬、东华软件、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当天股价全部收跌,其中,山大地纬跌幅最大,跌超 11%,东华软件跌幅最小,收跌 1.23%。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