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师笔记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春望》《江畔独步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赠空上人》《南山除夜》等。

  《绝句》诗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正如诗人高鼎所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今天我们一起随诗人杜甫一起欣赏春日美景。

  2.板书课题——绝句。

  3.复习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知识巩固

  1.学习本课生字

  2.学习本课词语(1)鸳鸯 惠崇 河豚 不减 泥融 燕子

  芦芽 长短 梅子 小溪 泛尽

  (2)了解鸳鸯

  鸳鸯:别名中国官鸭,是一个合成词,其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鸳鸯是鸭科鸳鸯属动物,是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被看成爱情的象征。

  三、课文解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感受:江岸边开满了各色的花儿,春风吹来,那和煦的微风中满是花草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2)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泥土湿软,归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河滩上的沙子被阳光晒得暖暖的,鸳鸯卧在上面静静地睡着。

  感受:写出了春天泥沙湿润柔暖的特点。

  四、诗歌小结

  《绝句》描绘了一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山水秀丽的迷人画面。

  《惠崇春江晚景》诗文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一起与诗人杜甫游历了美丽美好的春日景色,请大家回想一下《绝句》,试着一起背诵。

  2.指明背诵《绝句》。

  3.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苏轼去了解惠崇的《春江晚景》图。

  二、初读故事

  1.初读故事,根据释义,理解《惠崇春江晚景》题目意思。

  2.理解题目意思: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苏轼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所作的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4.介绍作者——苏轼

  三、古诗理解1.再读诗歌,划出节奏。

  2.理解古诗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放着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弄清每句诗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诗句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致?

  既描写了画中的景物,给人以春回大地、草木复苏、充满生机的感觉,又展现出想象中的情景,充满情趣。

  3.把诗句补充完整。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诗文教学设计:

  一、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二 、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思考:(1)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2)请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3)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过渡语:“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三 、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意趣。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意趣。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江南梅雨季节难得的好天气,诗人此行兴味盎然。乘轻舟泛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2)指名读古诗

  (3)全班齐读古诗。

  教师笔记:

  《古诗三首》教师笔记1《古诗三首》教师biji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