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印象
文 /? 周锦慧
【编者的话】
看到周锦慧这个名字,表以为这是位秀气的小菇凉,其实这是位秀气的小伙子。来自?“长寿之乡”南通如皋的周锦慧,这是他给人留下的初印象。
说他秀气,不如说他比较腼腆,或者依旧青檬。因为乍一看来,这就是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虽然他已经有了五年的工作经历。
生于南通,在南通上了大学,学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进了大上海,又去了羊城转一圈。四年的大学时光,五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令他失去与生俱来的本分。
对他的初印象,就像他对南京的初印象一样。
从南通到南京工作,是他与这座城市的第一次零距离交集。他把这个“第一次”,贡献给了江苏锦琪昶公司,一个可以给他更大空间的非织造材料研发制造企业。
生产运作部工艺工程师,是周锦慧在锦琪昶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像他第一次来到江宁滨江,第一次去玄武湖,第一次去鸡鸣寺,彼此的印象,一切都还是美好的。
以终为始,这句四字箴言,在锦琪昶深入人心。
对于自己在南京在锦琪昶的开始,是否会成为他“以终为始”的深入认识和扎根的规划?周锦慧好像已经有了答案。
“期待能与公司以及各位兄弟伙伴们一起发展,共同成长,一起迎接美好的未来!”引用他在文末的这句话,与所有锦琪昶人共激励。
1.初到金陵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煦煦暖阳洒向大地,微风拂面而来。我的心情也像这美好的天气一样,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踏上了这座相对陌生的城市。
印象中的南京,她的名字叫金陵,一座古朴、厚重又不乏现代的城市,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这里,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也是未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
小经周转,从江宁西站一路行至公司。办完手续后,便成为了一名锦琪昶人。
2.
江宁,南京曾有过的另一个名字,那是早在南唐、北宋、南宋乃至清朝的一段时期。这里,也是我落脚的地方。
放下行李箱,住进公司宿舍,我开始认识并尝试融入这里。
室友是位工程的同事,晚上下班后还会上课自学。这点倒是让我很钦佩,心里不禁偷偷地想:这是个优秀的狠人。
后来因为生活原因,搬出了宿舍。在租房的过程中,意外在陌生人的帮助下,遇到了好心的房东,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说起幸运感,我偏向于关注生活中的正向面,并常存感恩的心。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90%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事件最终的结果往往由我们那10%的反应决定,所以会选择聚焦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3.
公司地处南京主城以南,江宁与安徽马鞍山交界的一个南京味道与皖南气息交织的地方,江宁制造业的集聚区,滨江开发区。
融入一个新的公司新的团队,由于理念风格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用以往既有的思维模式来做事。需要用发现的目光去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配合工作,融入团队,创造价值。
说起团队的伙伴们,那可是各有千秋。比如门卫大哥的火眼金睛,就让我印象深刻。记得有次下班,刚行至大门口,门卫大哥就已转身把我的快递递给我。因为收件人写的是网名,且之前只拿过一次快递,所以当时内心是挺诧异的。
至于其他的同事和领导们,那也是各有各的特点。老孟细心负责,丹丹尽职尽责,徐工思维敏捷,楼工知识渊博,陈工善喜钻研,王工能力扎实且颇具文艺范……每一位锦琪昶人,都有自己独特与不同。
来公司的这段时间里,能充分感受到公司对人的关怀,个人也一直秉承着造物先造人的理念,公司的稳定、产品的稳定离不开人。而种种细节也体现出企业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比如入职周年纪念,生日慰问以及团队的祝福,都拉满了仪式感。
经常能看到公司各位领导一起在食堂吃饭,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洋溢在整个团队中。再比如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出行不便,热情而又好心的同事们,主动给予各种帮助。整个团队是一种热忱的状态,星星之火已燎原。
在这里,我扎下了根。
4.
来公司已有一些时日,期间也接触到各种实际的项目,这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次午餐时间,我们跟郝总说到某款细旦产品在开发时出现的卡棉现象,这种现象在细旦纤维中比较常见。郝总立马指出,卡棉本身就属于不正常现象,我们要思考如何减少卡棉甚至消灭卡棉,用消灭卡棉的思维去消灭卡棉。
回想起之前也读到过类似的故事,但是却无法直接将此类模型应用到实际中来,大抵是缺乏刻意练习所致。所以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练习和优化思维模型。
“721”法则提出:70%的能力增长是由实践锻炼而来,千锤百炼方为钢。而且在SMART原则中,有一点就是跳一跳,够得着,所以压力亦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和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根据实际需求去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知识盲区并不断钻研。
5.
春花烂漫时,恰是踏青好时节。听闻鸡鸣寺有樱花盛景,且有南朝第一寺的美称,不禁想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千古名句。
每当到一个城市,我都喜欢去一些古迹、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因为可以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还有南京博物院,中国四大博物院之一,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融入一个团队,以及融入一座城市,首先从感受她的人文和历史开始。这是对当下的认知,也是对未来的规划。
春天是播种与耕耘的季节,也是我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夯实基础的好时机。因为总有些目标与理想,总有些想做、需要做的事情,等着我们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完成。
期待能与公司以及各位兄弟伙伴们一起发展,共同成长,一起迎接美好的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