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镇一砖一瓦的“名堂经”你都知道吗?

  来到名闻遐迩的朱家角,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逛一逛原汁原味的明清街,

  吃一吃儿时记忆的小零嘴。

  除此之外,

  千年古镇朱家角还有什么能够吸引你?

  这一次,

  我们不看“西洋镜”,

  专讲“名堂经”,

  带你来一场角里“深度游”!

  课植园

  

  年代:民国元年(1912)

  地址:朱家角镇东井街111号

  课植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西井街,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一座庄园式园林建筑。由于园林的主人姓马,因此课植园又被称为“马家花园”,课植园的名字很有意思,也颇显匠心,取的是“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

  

  课植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园林,既有江南园林的传统风貌,又有近代海派文化的特征。走入园内,只见亭台楼榭、假山水池、碑刻长廊、古树名木应有尽有。课植园环境幽静,风光独好,园内既建有书楼,又辟有农田,以应园名。

  从课植园旁门进入,现是上海申报馆PRESS咖啡的空间,咖啡搭盖碗、拿铁配绿豆糕,这种中西结合、古今穿越的CP不仅是年轻人的潮流,也让古建筑生机盎然!

  江南第一茶楼

  

  年代:清代中下叶

  地址:朱家角镇北大街208、210、212号

  江南第一茶楼原产权人为朱家角名医赖嵩兰,解放前卖与杨瑞龙做茶楼,坐落在古镇最热闹的北大街上,背靠漕港河,毗邻放生桥。茶楼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经数度重修,才成了如今的模样。

  茶馆一角是布置考究的评弹舞台,每桌的标配,是竹壳热水瓶、复古图案的玻璃杯和摆放着水果、瓜子、点心的木质茶点盒,环境古朴典雅,怀旧感十足。

  这里是朱家角古镇每天最早醒来的地方,也是当地老茶客们喝早茶唠家常的地方。凌晨3点半,茶楼便开门迎客,烧起茶水,免费供应给附近爱喝早茶的居民老人们。

  大清邮局

  

  年代:清同治年间(1862—1874)

  地址:朱家角镇东湖街居委会西湖街35号

  大清邮局最初属民间信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开办国家邮政,遂成为大清邮政官局。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

  

  如今朱家角邮局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展示的是中国邮局的历史演变,内设有国际、国内邮寄大清邮局纪念明信片售卖服务;二楼是多个朝代邮政介绍以及清代至民国的珍贵明信片和信件原稿展示。

  现如今,邮局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文旅项目,到大清邮局敲上一枚纪念章,寄出一封明信片,逛逛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打卡点。

  席氏厅堂

  

  年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

  地址:朱家角镇东湖街居委会东湖街49弄65号

  席氏厅堂,于明代嘉靖年间始建,坐落在朱家角镇东瑚街席家弄内,为镇上目前遗存较为典型的明代宅第建筑。

  席氏祖籍洞庭东山,明嘉靖礼部尚书席永培告老还乡后,因避难迁来珠里,为这里民俗淳朴而感染,于是建宅定居,后子孙繁衍,成为镇上望族。现仅存前厅、砖雕门楼及前后天井。砖雕门楼、门柱用水磨方砖贴面,雕有海棠菊花、祥云仙鹤等吉祥之物,由于历代席氏族人热心公益,广行善举,家族民声远扬,百姓对席家住宅视若珍宝、主动保护,才让这些珍贵的砖雕保存至今,而这种对文物保护的精神也得意世代传承。在朱家角百姓的呼吁和支持下,席家住宅正在保护修缮中,相信再一次叩开席家大门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漫步古镇,

  诸如这样的文物保护建筑

  散落于各处。

  脚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或许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

  叩开民家之门,

  那些老宅故事里透露出的人情世故、礼仪文化、家国情怀,

  才是打通古今你我的密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