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如何定义艺术的

  

  ??摘 要:地名在艺术现象中的广泛存在,界定了艺术作品的描绘对象和叙事地点,识别了艺术的流派、样式和风格。地名定义艺术提出了三个问题:艺术在哪里?艺术为什么在那里?艺术在那里会怎样?回答上述问题产生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建构一种以地点及其背后的地方和地理景观叙事为核心的艺术解读范式,探讨地理如何成为艺术实践和风格变迁的驱动力。二是当艺术成为重新建构地理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时,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特色,艺术何以为中国”的远观中,艺术对中国地理世界的认知、把握和想象性重构,是中国艺术理论和实践中不容忽略的视角,在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讨论中,研究艺术与地理环境之间双向建构关系的艺术地理学不能缺席。

  关键词:艺术地理;艺以地名;地以艺名;双向建构;人文地理??

  

  一、问题的缘起

  艺术史上有一个现象,就是地名普遍进入到艺术现象之中,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题名;出土文物艺术品以地点定名;地域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标注;艺术家聚集地;中国艺术史上的艺术雅集;艺术类型,如民间艺术,音乐里的国歌、市歌、民歌和城市民谣,民间工艺、民间舞蹈等等,同一类型的艺术,以地名标注其差异。有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比如在《地名与电影》一文中,作者罗列了《羊城暗哨》《战上海》《昆仑山上一棵草》《狼牙山五壮士》《上甘岭》等含有地名的影片名称,明确指出,“电影故事都是在某一地域发生的,因此,电影与地名密不可分”。郝荫柏在《漫谈“剧名”》一文中探讨了中国戏曲艺术中“以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命名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例如《野猪林》《清风亭》《李陵碑》《牡丹亭》等。既然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名,那肯定剧中主要事件、人物命运都与所指的具体环境有关。任何故事的发生都有具体的环境地点,戏剧作品中的场景都是剧作家精心设置安排的”。讨论最为深入的是傅瑾的《戏曲“剧种”的名与实》一文,在对地方戏的“戏改”过程中,以地名取代声腔作为地方戏的分类标准和命名方式的问题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种命名方式“为完整准确地把握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流布与发展带来很多混乱”。尽管学术见解各有不同,但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及其内在学理尚缺乏深度探讨:其普遍性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艺术和地点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一个特定的地点赋予艺术怎样的意义?这种意义有怎样的当代价值?等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究。

  

  二、地名给艺术定位:

  艺术在哪里

  地名(Place names)是人类日常生活语汇中的一部分,“是由一个字或几个字组成,用以识别地球上的地理和行政实体,以及海底或者宇宙其它 (他)星球上的地理实体,“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地图上使用,标注地理实体的位置,让人们能够根据地图快速找到被命名的地理实体。正如定位是地名在地图中的重要功能,艺术中出现的地名,对艺术进行了怎样的定位呢?

  (一)地名界定了艺术作品的描绘对象和叙事地点

  为艺术作品命名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是一件小事,就如人的眼睛一样,精彩的名字就是作品的灵魂,最具有标志性的、本质的、重要的词汇才能提炼为艺术作品的标题。正如“物有物名,地有地名,人有人名,剧有剧名。古今中外一切进入自觉状态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有标题名目。音乐、绘画、小说、电影、戏剧等创作莫不如此”。地名大致以下述两种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的题名和叙事之中。

  一是自然地理实体的地名进入艺术作品的题名和叙事。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18521-2001)》国家标准,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3大类19分类和若干小类。常见的有:山、湖泊、河流、关隘、沟谷、海洋、沙滩、岛礁、岬角、水道、河口等,这些通名只是这一类通名的总称,每一类还包括若干通名,如“河流”,包括江、河、水、川、溪、沟、谷、涧、港、洪、冲、涌、渎、泓、源、沥、漾、浦、塘、套、泾等。《黄山图》《华山图》《富春山居图》《庐山恋》《匡庐图》《长江万里图》《辋川图》《黄河谣》《长江之歌》《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太阳岛上》······这些还只是地名中的专名,若按照通名地名考察,进入地名题名的艺术作品更是难以计数,尤其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题名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包含通名“山”“水”“川”“湖”等。仅关山月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就有《敦煌莫高窟》《都江堰》《三灶岛外所见》《哈萨克之舞》《祁连雪跃》《进攻海南岛》《朱砂冲哨口》《江南塞北天边雁》《碧浪涌南天》《汉水流水解冻》《壶口观瀑》《北国风光》《塞外风光图》等一系列包含地名的作品。

  二是人文地理实体的地名进入艺术的题名和叙事。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包括7大类38分类和若干小类。常见的包括:行政区域、农村居民地、城市居民地等。如城市居民地包括道、路、街、巷、条、胡同、口、桥、里、院、楼、园、苑、轩、台、阁、府、居、寺、坟、城、宫、屯、村、新村、花园、别墅、广场、中心、公寓、商城、厦、大厦、山庄、商场、市场、开发区、商业区、食品街、文化街等。归纳起来,就是指地方和景观的名称。城市、乡村、田园、园林等人文地理实体出现在艺术中的频次较高。音乐中的国歌、市歌、民歌和各类民谣,地方戏曲,影视艺术等的名称中经常会有行政区划或者居住地的地名。最常见的是影视作品题名中出现的城市名,以北京为例,含北京市内地名的电影就有《四惠东》《宋庄宋庄》《五道口》《小西天》《天桥》《后海传说》《后海前街》《鼓楼情话》《达官营》《北海夜行》《天通苑》《和平里之夜》《磁器口》《圆明园》《中关村风云》《动物园》《西单女孩》《情归陶然亭》《天安门》《苹果园》《三里屯》《朝阳门》《新街口》·······

  

  (二)地名识别了艺术的流派、样式和风格

  

  

  三、艺术为什么在那里

  

  

  

  四、艺术在那里会怎样

  

  

  五、透过地名看艺术——

  中国艺术经验的地理来源

  

  

  

  来源:《民主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

  作者:张慨 魏媛媛

  选稿:黎淑琪

  编辑:黄舒馨

  校对:黎淑琪

  审订:黄海红

  责编:刘 言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