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超长债交易升温预示拐点么

  固收 | 张伟

  超长债交易升温预示拐点么——债市交易日记

  今年以来超长债供给增加,4月以来超长债供给较去年小幅多增。1-4月超长债供给强于历史同期。今年1-4月,30年期以上国债累计发行量为1150亿元,同比增长350亿元,而2019-2022年同期发行规模分别为572亿元、827亿元、1350亿元和800亿元。30年期国债供给强于历史同期。因而并非供给减少,导致市场交易热度大幅提升,30年国债换手率冲高更多是应为需求提升。

  公募基金代表的交易盘或许是近期博弈30年国债的主要机构。超长债的配置机构主要是保险机构,其次是公募和外资机构。保险负债久期长,是超长债的主要需求机构。在去年低基数的情况下,2023年1-2月保费收入增长了8.4%,较去年12月小幅提升3.8个百分点。弱于2019年和2021年同期的19.9%和12.4%的增长。保费冲“开门红”增长并不快。而且购买保险对于居民部门来说属于可选消费,3月以来经济恢复边际放缓,预计3月以来保费收入难以大幅增长。我们预计近期超长债交易热度提升主要是公募基金做多情绪升温,而短期博弈超长债。

  虽然仅依靠一个指标判断债市进入拐点有点勉强。但是超长债成交热度快速提升,叠加杠杆率偏高、等级利差处于低位和债券估值处于偏高位置,这说明当下债市做多交易已经较为拥挤,债市下行阻力增加,短期震荡。而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30Y国债换手率持续处于高位,则意味着债市变盘风险在积聚。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信贷超预期,经济恢复超预期。

  市场&中小盘 | 赵伟

  一场争论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观点非常明确,“中字头”+“数字中国”的行情“双主线”不会因为TMT股的回落而改变,这是经济周期及国企改革所确定的,TMT股及中小市值股走弱,既与股价前期涨幅过高的获利回吐有关,也与4月中下旬年报及一季报集中披露,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有关,但TMT结构行情的内在逻辑并未改变,“魂”似“5.19”,“形”似2013,依旧是支撑TMT行情的内在动力,上升趋势不会因短调而改变,传统消费的股价上涨依旧是超跌反弹,股价内生动力不足也将制约反弹空间。

  

  

  近期A股市场风险偏好的转变,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在4月底前,业绩的α占投资主导地位,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具有α+β的科技龙头及“中字头”股,将成为资金选择的品种,进可攻、退可守成为资金投资策略,但到了4月底及5月初,随着业绩的“利空出尽”,市场风险偏好将再度重升,TMT股及中小市值股将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本周一,大盘放量上行,不但突破了3342点压力,还回补了去年7月11日留下的向下跳空缺口,挑战3424点也将势在必行,引领大盘突破3424点压力的仍将是蓝筹股,资金主战场阶段性在沪市,若大盘能够放量站稳在3424点之上,虽其后走势还会步履艰难,但大盘向上的空间将打开。操作上,关注指数、注重个股,逢低关注“中字头”底部补涨股、金融、新能源、电力设备、生物医药、军工、TMT行业龙头股及“三低”股,回避无业绩的题材股、垃圾股及退市风险股。

  风险提示: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海外金融风险再爆发。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吴文吉

  北方华创:23Q1业绩超预期,受益国产替代市占率持续提升

  4月14日,公司公告2023Q1业绩预告,2023Q1营收36-40亿元,同比+68.56%-87.29%;归母净利润5.6-6.2亿元,同比+171.24%-200.30%。

  IC设备持续放量,23Q1业绩超预期。

  22年营收147亿元,受益国产替代市占率持续提升。

  22年扣非净利率14.3%,盈利能力仍有上修空间。

  23年设备支出短期放缓但份额提升加速,长期4500亿+设备需求支撑板块持续高景气。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7/201/2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31.6/42.1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贸易争端影响上游供应链。

  计算机 | 方闻千

  创业慧康:信创、AI共振,新一轮成长有望启航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下滑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43亿元,同比下滑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滑88%。

  推进慧康云系列产品信创适配。2022年受疫情和宏观大环境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分产品看,软件销售收入5.7亿元(-25.8%),技术服务收入6.3亿元(-13.8%),系统集成收入1.8亿元(-36.2%),各类型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22年公司聚合支付、云护理、在线处方流转、商保等创新运营业务实现创收约1.65亿元。公司坚定推进慧康云战略,2022年发布了新一代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医疗信息系统(Hi-HIS)。公司不断推进慧康云产品体系的信创适配相关工作,全面适配国产化基础软硬件的医院信息化项目在四川成功落地。

  信创、AI带来行业新变化,新一轮成长周期有望启动。在AI方面,公司已发布了智能医疗服务、健康画像服务、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平台、医学影像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健康风险评估平台等AI产品应用。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AIGC技术与公司现有系统的深度融合,“GPT+医疗”将会衍生出如智能问诊,医疗文书书写、医学影像解读等更丰富更智能的应用场景。展望2023年,除了后疫情时代的修复外,信创、AI将会为公司带来新的驱动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测23、24年营收分别为19.23、24.01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3.97、5.55亿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回款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食品 | 刘畅

  燕京啤酒:经营效率优化路径明确,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发布2022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2.02亿元,同比+10.38%;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54.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58.32%。

  4Q2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0亿元,同比+19.36%;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减亏0.1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减亏0.15亿元。

  U8引领结构优化,中高档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实现啤酒销量377万吨,同比+4.12%,其中U8销量39万吨,同比增长超50%,大单品的高速成长引领着品牌的年轻化,带动吨酒价同比提升4.56%至3231元/千升。分产品看,中高档/普通产品分别实现收入76.58/45.25亿元,同比分别+13.77%/+1.54%,结构持续优化,中高档产品收入占比提升2.69pct至62.86%。分渠道看,传统/KA/电商渠道分别实现收入114.71/4.73/2.39亿元,同比分别+7.72%/+19.87%/+65.98%,传统渠道稳健发展,线上线下全面布局。报告期内经销商动态优化,新增972个,减少1436个,2022年末经销商较年初减少464个至8273个。

  经营效率提升带动费用率下降,子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2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7.44%,同比-1.00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分别为12.37%/10.70%/1.79%/-1.16%,同比分别为-0.66pct/-1.32pct/+0.04pct/-0.17pct,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主要系人员结构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其中职工薪酬占营收比例下降0.87pct。净利率为4.16%,同比+1.71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3-25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5.90/8.27/10.48亿元,同比分别+67%/+40%/+27%,当前市值对应23-25年PE分别为65x/46x/37x。看好大单品U8的势能,叠加明确的经营效率改善路径,公司吨酒价提升与管理费用压缩空间较大,在十四五“二次创业、复兴燕京”的发展规划下,盈利能力有较大弹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效率改善不及预期、中高端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食品 | 刘畅

  天味食品:营收稳增业绩提速,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Q1实现营收7.66亿元,同比+21.79%;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28/1.19亿元,分别同比+27.74%/+21.61%。营收稳步增长,业绩有所提速。

  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4.53/5.81/6.90亿元,同比+32.56%/+28.27%/+18.82%,EPS为0.42/0.54/0.6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9X/30X/26X,维持 “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动销、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医药 | 唐爱金

  九典制药:业绩延续高速增长态势,经皮给药技术平台正加速形成

  1、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23.26亿元(yoy+43%),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yoy+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8亿元(yoy+3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2.69亿元(yoy+41%)。其中,2022Q4实现营收7.27亿元(yoy+46%),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元(yoy+75%),扣非归母净利润0.47亿元(yoy+83%)。

  2、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增长54%,原辅料药增速同样亮眼:在药品制剂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药品制剂业务创收19.3亿元(yoy+42%),其中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创收13.03亿元(yoy+54%),口服制剂创收6.27亿元(yoy+23%)。在原料药方面,2022年原料药业务实现营收1.29亿元(yoy+68%),目前公司奥硝唑、盐酸左西替利嗪、磷酸盐等原料药占有国内大部分市场。在药用辅料药方面,公司药用辅料创收1.64亿元(yoy+47%),后续公司对药用辅料业务的定位是重点突破高技术难度辅料。

  3、酮洛芬凝胶贴膏贡献新增量,经皮给药技术平台正加速形成:2023年3月3日公司酮洛芬凝胶贴膏获批上市,2022年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销售规模达13.03亿元,我们认为根据酮洛芬凝胶贴膏自身的产品属性,叠加公司在终端渠道的销售能力,后续酮洛芬仍有望成为过十亿级品种,因而酮洛芬凝胶贴膏未来2-3年的放量增长有望帮助公司在增速上实现平滑过渡。此外,2023年4月4日氟比洛芬贴剂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而氟比洛芬凝胶贴膏2021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和实体药店的总销售额为17.95亿元,若后续公司的氟比洛芬贴剂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继续加速。此外,2022年公司在研外用制剂产品超10个,经皮给药技术平台正加速形成。

  4、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达到30亿元、38.22亿元、47.76亿元,对应同比增长29%、27%、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亿元、4.67亿元、6.1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31%、32%。对应当前股价的2023-2025年PE估值分别为25倍、19倍、14倍。维持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幅超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凝胶贴膏临床壁垒消除风险、凝胶贴膏竞品陆续上市导致竞争加剧、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医药 | 唐爱金

  康恩贝:大品牌大品种工程再创佳绩,业务结构+经营管理仍在持续优化

  1、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60亿元(yoy-9%),实现归母净利润3.58亿元(yoy-82%),扣非归母净利润4.83亿元(yoy+20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11.55亿元(yoy+30%)。其中,2022Q4实现营收15.12亿元(yoy-9%),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yoy-93%),扣非归母净利润0.4亿元(yoy+119%)。

  2、中药大健康业务加速发展,管理优化已在报表端呈现:2022年公司营收端实现60亿元(yoy-9%),若按可比口径(指剔除珍视明公司出表因素后,下同)计算,营收端同比增长9%。从业务拆分上看,2022年非处方药业务营收为20.40亿元(可比口径yoy+8%),健康消费品业务营收为4.78亿元(可比口径yoy+25%),处方药业务营收为20.41亿元(可比口径yoy+8%),中药材饮片业务营收为5.36亿元(yoy+22.46%)。从管理优化角度上看,一方面公司持续聚焦中药大健康业务发展,2022年中药大健康业务营收为37.69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速达25%,同时营收占比提升到62.82%(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探索营销模式创新变革,2022年销售费用率降至34.36%(同比下降4.77个百分点),公司扣非净利率达8.05%;此外,公司重视研发方面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4.55%(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取得中药创新药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口腔贴片取得2个生产批件,是当年浙江省唯一获批上市的创新中药,研发投入提升为公司内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3、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达到70.26亿元、80.59亿元、92.47亿元,对应同比增长17%、15%、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9亿元、8.64亿元、10.3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3%、19%、20%。对应当前股价的2023-2025年PE估值分别为24倍、20倍、17倍。维持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中药材价格上涨超预期、产品终端市场竞争加剧、集采降价超预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持续发生。

  家电 | 孟昕

  极米科技:新品快乐星球O3布局LCD市场,高性价比有望助力公司市占率提升

  2023年4月17日,极米科技旗下子品牌Movin发布O3投影机,预售价1599元。

  核心观点:新品O3印证高端LCD对低端DLP产品替代逻辑,高性价比有望助力公司市占率提升。

  1)技术路线:本次新品O3采用LCD技术方案,标志着公司进军近年来市占率提升迅速的LCD市场。我们认为,本次新品的推出也印证了高端LCD对低端DLP产品的替代逻辑,未来LCD市场有望凭借高性价比,以及相较DLP方案不会受到上游芯片短缺影响的优势,实现市占率的持续提升。

  2)性价比:快乐星球O3定价下探至1599元,实际亮度达400ANSI并且新增精准封闭光机的防尘方案,具备较高性价比。我们认为,新品在拓宽公司产品价格带的同时,或将实现以价换量的效果,凭借性价比优势助力低端市场潜在客群需求进一步释放,进而推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

  新品亮点:

  1)显示效果:对比度达2500:1,亮度达400ANSI。

  2)光机方面:采用LCD精准封闭式光机,更好实现防尘,有效延长产品寿命并防止尘斑。

  3)音效方面:搭载JBL原装音响。

  4)智能调整:自动校正、自动对焦、画面智能避障。

  投资建议:行业端,随着疫情后国内经济复苏和消费需求改善,2023年智能投影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公司端,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享受发展红利,同时再推性价比升级的新品O3布局LCD市场,有望助力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6.31/7.49亿元,对应EPS为7.37/9.01/10.7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7.84/22.77/19.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新品表现不及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