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来信:如何看待教育部提出的“三全育人”?

  

  作者 | 惜月楼主( 中学教师)

  来源 | 思想潮

  11月1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后,教育部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发布的重要讲话。

  

  并且,陈部长在讲话中提到:今后,多方位提高师生素质,重点将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这对于我这个历经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高中教师来说,的确很震撼。那么为什么我在此提出:“三全育人”将会是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发展新增长点,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基础教育发展提升已经锁闭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以我从事多年教育行政工作的经验和参考国内多所中小学发展轨迹来看,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提升已经出现了疲软。

  首先,至十三五,国内基础教育“幼小初高”无论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等都已经出现了趋同化。千校一面的局面再次出现。

  这不仅取决于多名活跃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大师”们的功绩,更重要的是“外出取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领导热衷的事儿,既可以溜达溜达,又能够学校经验,还不用耗费内功自己做,何乐而不为呢?

  年复一年,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已经定式,欠发达地区学习经验迎头赶上,这就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停滞不前,除非有更发达的地区出现更先进的经验。

  

  其次,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虽然在这几年风头正劲,但是内生动力远远不足,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教师老龄化日益突出,打破唯分数论的政策推广,核心素养到综合素养发展进程的推进,广大家长期望与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都带来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问题。基础教育学校解决不了内部问题,那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是蝴蝶效应。

  第三,中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在于高考,高考改革步履维艰将会是扼杀所有发展的“终结者”。如果你到学校转一转,问一问你就会发现,虽然国家政策在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政策制定出台的很好,但是也仅是在战略布局,最后决定的学生前途的依旧是高考。

  同时,现在中小学生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参加高考的一代人,高考改变命运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就更会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阻力。

  

  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拓展延伸

  事实上,从《建议》和陈宝生部长的讲话可以看出国家对十四五期间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心还是很大的。根据目前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吸收国外经验花费高、风险大、效果差;通过地区优势互补已经尾大不掉,反正国培、省培、市培年年都有,但真正出成果的寥寥无几。

  因此,基础教育也只有通过“三全育人”的“内循环”来进行拓展延伸,这也是成本最低,空话最少,执行力最强的措施。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的地位决定了“三全育人”的地位。每一个学生至少牵扯进6个家长,如果这个学校的人数在1000人,那么至少会带动6000个成年人。这样的场面我们很熟悉,教育就是人民战争。

  基础教育的家校互动虽然搞了十多年,但是在效果上仍然处于摸索期,除了活动、培训、颁奖以外没什么新意,最大的成就还是学生考完试后跟家长沟通一下。这就为“三全育人”打下了伏笔,受众范围广,底子薄,没有创新——好大一块肥肉。

  二是家长的期待决定了“三全育人”的效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巅峰之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70后和80后的“常识”,因为这两代人本来起点就高,高学历人数最多,所以期望值也越大,期望值越大,愿意付出的意愿就越大,这就为“三全育人”的效果打了包票,我敢保证,无论在哪个学段,只要国家在“三全育人”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不管接受不接受,都躺赢!

  三是社会需求将决定“三全育人”的成果。目前,学校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单位的“众矢之的”,这已经是挡不住的潮流:先不说教育主管部门将各种会议推到基层,出观众、搞表演,撑场面,就说非教育主管机关单位的各种检查、督导、调研、观摩就受不了,这已经成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最头疼的事儿。

  如果“三全育人”机制能够更好更科学的规划设计,合理地疏导这些不在教育教学序列中的活动,那这对于学校发展来说,还是好事,对其他单位来说也是“有特色、有效果、有场面”的好事儿。

  

  

  基础教育提质增效需要合力

  现在,民办学校、校外辅导机构已经成为和公办基础教育学校分庭抗礼的劲敌,再加上“去教育行政化”和“规范督导”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逐步被削弱。这就导致公办基础教育学校“人单势孤”,对于教育联盟这样高层次的教学团体,可不是欠发达地区的“宠儿”,那就更别说是“不发达地区”了。

  所以,公办基础教育学校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帮助。有的时候我们也要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会议、活动和上级下派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学校泛滥,单巴掌拍不响,学校也有难处。

  如果,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对“三全教育”进行全面加强,且出台更加科学的政策,那么对基础教育本身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既满足学校本身的需求,甚至还能够带动一系列的连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