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国内+国外的双重求学体验
原标题:中外合作办学:国内+国外的双重求学体验
近些年,不出国门就能享受西方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受到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又因为录取时比同批次其他专业略低的分数线、毕业后拿国内国外双文凭等,使其在报考时成为一部分考生的“宠儿”。如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报考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希望本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三模式——认识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中外合作项目有很多,总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中外合办的大学
代表项目: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
培养特点:一般外方的办学占主导地位,学生可享受国外教材,课堂授课也以英语为主,师资力量较为国际化,学生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比率较高。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外合作大学相应专业的学位。如宁波诺丁汉大学,采用全英文教学,教材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引进,师资全部由英国诺丁汉大学选聘,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享英国诺丁汉大学网络和教学资源,颁发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
二是中外合办的学院
代表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西南大学西塔学院等。
培养特点:师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由中外合作的两所大学共同参与完成,培养国际化人才。如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学生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制四年。在北京校区完成前三年学习任务后,符合相关要求的学生,通过择优选拔有机会在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完成第四年学习。学生完成规定的学院任务,达到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可同时获得北京工业大学颁发的学历及学位证书和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授予的学位。
三是中外合办的专业
代表项目:中央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天津师范大学与日本国立三重大学合办日语专业,广州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尼斯大学合办旅游管理专业,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林肯学院合办会计专业等。
培养特点:拥有合作办学的两所高校的教育资源,实行双语教学。学生在国内高校学习2至3年后,可选择去国外合办的大学学习1至2年。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皮卡第大学合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项目合作模式为“3+1”本科课程,即前三年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习,最后一年在法国皮卡第大学学习。学习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学生可同时获得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经教育部认证的法国皮卡第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注:中外合作办学在本科培养上主要有“2+2”“3+1”“4+0”等模式,考生既可选择到国外合作的大学或专业学习一定时间,也可四年均在国内就读。
另外,并不是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后学生都能获得双文凭。除了中方高校发放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外,有时只能获得外方高校提供的毕业证明,或者是经认证的文凭,或者不提供任何证明等。
三查看—— 选择中外合作办学
查看办学资质。考生和家长可通过高校官网、教育部官网或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进行查询,进一步了解相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办学资质等。
查看招生简章或章程。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前会提前公布招生简章,并且高校在当年对外公布的招生章程中也会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介绍。一般涉及招生专业、培养方式、可获得的文凭证书、报考条件等内容,考生和家长可提前关注了解。
查看学校(学科)实力。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了关注中方院校以及学科实力外,还要查看合作方院校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实力水平,多途径了解办学实力、办学特点等。
三能力—— 报考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能力。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配备的是外籍教师和国外原版教材,全英语授课的环境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较高要求。此外,有很多合作办学在招生时对英语单科成绩有限制,英语成绩达不到要求的考生无法被录取。
自律能力。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比普通专业更重,且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考生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力,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
经济能力。中外合作办学学费相对较贵,对报考考生家庭经济条件也提出了要求,尤其是以后考虑出国的,花费会更高。所以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最好慎重评估家庭的经济实力。
三体验—— 就读中外合作办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郭心仪: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我深度感受到了英式“博雅教育”带给我的迅速成才体验。学校的导师制就是博雅教育的体现。我所在的教学小班只有不到20名学生,所以我们有机会与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课堂中,导师是引导者,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探索新的思考角度。与导师不一致的想法也不会被否定,而是会被认真地听取并被邀请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我今后的学习深造、课余活动和实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校包容和多样的特点,也促使我成为一个保持好奇、勇于尝试的人。刚入大学时,我就被丰富多样的社团社会活动所吸引,熬夜做策划项目、跨时差招募海外志愿者、与商家洽谈等,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而这种充实的生活也使我变得更加自信。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我们有较多的机会体验海外生活。学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海外交换和留学机会,学生升入大三后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不同时段去不同国家进行交换学习,还可以在暑假去合作院校进行暑期学习。此外,学校很多学生组织和社团也都会提供海外志愿者或海外实习机会,定期在校内招募。这些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都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杜虹瑾: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心中早已确定了出国深造的路,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成了最恰好的一块“基石”。全英文教学环境、过程化评价与讨论、教授1v1沟通、联合培养模式……这些曾经在招生录取宣传册上的介绍,从我大一开始就围绕在身边。我逐渐适应了英文上课、英文阅读,还在学院 Writing Center(写作中心)做英文助教,也真正爱上了国际化的教学氛围。长期浸润在匹兹堡学院的教学模式中,你会更清楚自己是否能适应留学生活。在这里,周围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去海外继续深造,学院专设的升学指导办公室的老师还会负责跟进语言考试、联合培养、升学申请等,这也是一般学院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此外,在匹兹堡学院也可以共享川大其他资源。大一时我曾参加过一位川大教授的学术讲座,结束后我主动联系教授并成功开始了科研之旅。暑假期间我在川大望江校区的分析测试中心做实验,这段“枯燥”的经历让我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方法,明确了自己喜欢科研的事实。在顺利走进康奈尔大学之后,我开始大量接触实验并获得宝贵的科研机会,我对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计算材料科学)方向的兴趣正从这里面生长起来了。
值得感恩的是,当初能够在2+2联合培养申请时被康奈尔大学“免面试”录取,也得益于匹兹堡学院前辈们铺好的路。我很感谢刘孟任和袁晨耘(往届就读康奈尔的匹兹堡学院学子)两位学长,因为他们过去卓越的学术表现给康奈尔大学的教授留下很好的印象,才为我的申请带来了便利。此外,负责帮助我的Grace老师在我撰写文书阶段提供了专业建议,院长邱民京教授在申请阶段也耐心为我答疑解惑,这些“一对一指导”也是匹兹堡学院持续形成的“优良传统”。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美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合作项目 闫柯朴:在国际教育学院学习,我感受到的是充实。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同时还要为出国做准备。首先是语言关,因为我们是中美项目,所以外语课从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基础入手,每周各有4节课,不仅让我们了解英语及其背后的文化,还全方位锻炼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作为中外合办的专业,为了便于以后出国的同学与外方院校进行对接,也开设有一些特色的课程。如我的专业方向是航空维修,所以会学习航空航天概论、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空气动力学之类的课程,但教材都是中文编写的。
国际教育学院还有一大特色——小学期,即在暑假期间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如我所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校会请来美国佛罗理工大学的老师,用英文为我们讲授专业课,近距离感受佛罗理工大学的教学风格。对我们来说,课堂讲授的内容理解起来也并不困难,因为很多专业课如航空航天概论、流体力学、静力学等,在正常的学制中都已经用汉语讲授过了,有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我们也更容易跟上外方老师的讲课进度。
除了中西结合的课堂生活外,国际教育学院也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有着国际教育学院特色的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给我们提供锻炼机会和发展平台。
来源:招生考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