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出现,家长被蒙在鼓里四处炫耀孩子有出息,令人唏嘘

  本以为升入大学就等于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寒窗苦读十余载的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未来在就业市场更加有优势。

  只是如今大学生数量增加,本科生没有之前有优势,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简单。加上不少学生不愿意进私企,生怕自己被裁员。

  于是将就业目标定在了铁饭碗上。还有一部分学生拿考公当借口,逃避就业,出现了新型啃老。

  

  “啃老”一词不陌生,指的是子女自私的花父母的钱,本该是就业年龄却整日游手好闲,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嫌苦嫌累裸辞。这一类人被称为“新失业群体”。

  如今“新型啃老”出现,学生拿考研、考公当借口逃避就业,并将其当成消遣方式,父母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子女很努力,到处炫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令人唏嘘。

  

  铁饭碗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公务员、事业编和国企。相比之下公务员更有优势,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还能享受到令人羡慕的车补。但是大学生不要觉得公务员好,就一股脑的报考,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考公考研热度居高不下,即使竞争激烈程度剧增,也没有打消学生的报考积极性。小刘是一名应届生,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找工作屡屡受挫,在父母的鼓励下加入考公大军。

  

  小刘原本是反对的,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不突出很难上岸。但是父母劝说若是能公务员上岸就等于获得一份一劳永逸工作,不用担心中年下岗,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很高,父母也跟着沾光。小刘最后接受了,放弃找工作回到老家专心备考。

  没曾想考公难度太大,小刘一战、二战都没有通过,连最基本的笔试都没有成功,在一战二战的时候,小刘父母还逢人便夸赞自己儿子很努力,将来一定有出息。

  

  几年下来父母有些灰心,加上这一段时间参加培训班的费用确实不少,母亲劝小刘放弃考公,出去找份工作。

  只是没想到儿子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还表示亲戚朋友都知道在家备考公务员,如今出去找工作就证明自己半途而废了,太丢人。最后还表示:无论考几次,都一定要上岸,要用自己的实力,向亲戚朋友证明自己的实力。

  

  想法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小刘父母有些担忧,生怕儿子习惯了当下的舒适圈,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未来发展。可是小刘就是不肯出去工作,父母几经劝说仍旧无果,陷入进退两难地步。

  网友觉得小刘执念过深和父母有很大关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动力十足,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无限的期待,积极找工作就是最好的表现。

  

  小刘虽然求职之路不顺畅,但是如果不是父母强烈建议回老家考公务员,就不会出现宅在舒适圈走不出来的现象。

  另外家长建议学生报考公务员时要综合考虑,让学生了解考公的难度,权衡到底是不适合自己再做决定,若是过多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很容易适得其反。

  

  大学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学生要尽早做好人生规划,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就业市场抛淘汰。首先大学期间要认真上课,不要挂科。

  课余时间将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考到手,比较常见的就是英语四六级证书、会计证、计算机证等等。如果是学习师范专业,要尽早将教师资格证考到手,未来应聘更有优势。

  

  其次,制定就业方向,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学生在提升学历、提高能力的同时,不要忘了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若是心仪铁饭碗一类岗位,可以选择对上岸比较有利的专业,增加上岸几率。

  最后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对于父母给予的建议可以考虑,但是不要完全采纳。家长也要做到不干涉学生的决定,尊重学生的人生规划,毕竟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最后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最后我想说,考公、考研、直接就业都有好的一面,也有短板之处。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世界情况做出选择,不要盲从,也不要攀比。另外无论最后的选择是什么,没有切实的努力,都很难成功。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