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幸福来敲门?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表彰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学校组织了第十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9位老师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为鼓励教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我们特推出“教学名师”专题报道,通过讲述中大名师的故事,发挥名师的榜样力量,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高定国

  高定国,中共党员、心理学教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与精神健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和教务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高定国来校工作后集中研究中文阅读和威胁应对的认知机制、行为规律与神经基础,系统考察了中文阅读中的注意分配机制以及社会排斥、生理疼痛、金钱损失等威胁的应对机制,发现了中文阅读的动态注意分配机制以及威胁应对的心理保护因素,如以金钱为首的经济资源、社会关系、怀旧感以及社会赞许性的积极作用,并由此提出了社会支持与经济资源协同抵御威胁的理论;主持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7项、霍英东青年教师项目1项,在Psychological Inquiry、Psychological Science、Cognitive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Human Brain Mapping、NeuroImage及《心理学报》等行业领先期刊发表了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曾被Nature、Newsweek、Scientific American等特别报道,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Jeanneret 奖(2013),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获聘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和中山大学逸仙学者(2022),2022年9月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称号。

  耕耘讲坛二十年,敢为开创者

  白衬衫,黑西裤,风度翩翩,谈吐风趣。这便是高定国给大一新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台下的同学们并不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老师已经在中大执教二十多年了。他们更想不到的是,2001年,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在停办了近50年后复办,作为一名刚入校不久的教师,高定国和杨中芳教授一道,扛起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改革的大梁,肩负起了先行者的使命。

  心理学科在他带领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心理学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心理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成绩。

  

  ▲高定国在课堂上

  说到心理学人才培养,当时还年轻的高定国凭的并非只是一腔热情,还有冷静的观察、思考和行动。他注意到国内外高校心理学系的课程体系和方法上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在重新设计课程时便完善了这些不足,打造了中大心理学全国领先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他还提出了“扎实数理基础、强化研究方法、拓展全球视野”的理念及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获得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今,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本科毕业生在各界颇受欢迎,心理学专业也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

  谈到这段经历,高定国说:

  “很感谢中山大学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按照国际国内的先进做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去建设心理学系。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学校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权,对场地和实验室的支持也非常充足。”

  系统与先进,简切定义优秀教师

  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特别是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本科课程,高定国认为应凸显两个特点——系统性和先进性。系统性是指一门课老师不能只讲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而应该把这门课程的历史、涉及的重要问题以及经典和主流方法、结论都传授给学生。先进性则是指教师应该紧跟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敏锐判断先进信息,将课本上没有但重要的知识提供给学生,同时通过展示无数看似无比正确甚至已成定论的研究结论被不断推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定国在课堂上

  在《普通心理学》这门课上,高定国系统介绍了心理学从思辨到科学的发展史以及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不同流派的主要观点、研究成果以及缺陷。在发现之前的教材关于“睡眠阶段”“味觉”等内容和最新的研究结果有冲突后,他立刻在教学内容中添加最新的实证证据,保证教学紧跟科学进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高定国在心理学的教学中深有体会。他认为,对教学内容虽有系统性和先进性的要求,但教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方法技巧,只要能达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一切合法的、合理的方法。在他看来,优秀教师的标准就一个——培养出人才。

  从能力到品格,领导力教育的实践者

  高定国认为,随着身心的成熟,一个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学习难度应逐渐加大。他在心理学系倡导实施了每门课每周8小时课后作业,加大了训练强度,并提出了实行专业课全面双语教学以及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课和科学研究融通的方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质量。

  

  ▲高定国在指导同学们

  关于知识的学习,高定国希望同学们不要局限于心理学书籍,建议他们大量阅读,必要时修一些文科课程,提高人文素养,打开思维格局。他特别推荐同学们修习《中国古代史》和《西方哲学史》这两门课程。因为中国古代史中,特别是先秦战国时期的思想以及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的思想,都富含对人性的思考,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心理问题的启发。现代心理学正是起源于西方哲学。系统了解哲学理论和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心理学的思想脉络,提出新问题。因此,高定国向同学们推荐了《古文观止》一书,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开始。就能力方面,他希望同学们既具有表达沟通、团队协作、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通用能力,也具有进行科学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机编程等专业能力。

  他特别强调,知识能力之上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品和努力。在良好道德品质的引领下,坚持不懈地努力,终将会取得一些成就,大家也尊敬你。从高能力和高品质出发,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这正是能力教育转化到领导力教育的关键。”

  幸福心理学,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幸福

  2019年,《幸福心理学》成为中大核心通识课之一。开设这门课的,正是高定国。这门课一经开设,就广受好评。据跟踪调查,该门课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定国和学生们合影

  事实上,高定国原本的研究方向并非幸福心理学。但当学校问能否开设一门“幸福课”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时,他立马应下了。在他看来,幸福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正念训练和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幸福感。

  在这门课上,他践行“行动教育”的理念,做到理论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将每周正念训练和体育锻炼纳入平时成绩,还以身作则,坚持长跑和力量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转化为一种幸福的习惯。

  “我是一个有理想和情怀的人。对于我的家人和学生,我希望他们也这样。做一件事情,是出于某种使命感。只有这样,才会兢兢业业、排除万难,砥砺前行。”高定国说,培养出好的学生,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是他毕生的两个理想追求,他将为此奉献一生。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并拥有幸福人生呢?高定国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做好时间管理

  大学四年以及未来的人生,其实就是学会合理管理时间。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自己的计划和原则,做一个认真的人,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2 养成良好习惯

  有规律的行为是最节省能量的。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放松训练,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一些良好生活体验变成习惯。

  3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有情怀的人,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思考自己行为给人带来的感受,乐于助人,多做公益活动。研究表明,追求人生意义的生活对于抵御痛苦以及从失败中成长最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