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创下历届规模之最,洛阳接棒下届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上,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洛阳接棒下一届。

  □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 于扬 李玉坤 文图

  精彩体育盛事,相约魅力周口。4 月 25 日晚,随着各项赛事圆满结束,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举办地周口市落下帷幕。运动会期间,来自全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 14 所高等院校的 32 个代表团,参加了 13 个竞赛项目和 33 个表演项目的激烈角逐,既互相竞争又互相交流,绽放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之花。

  参赛人数、赛事时长,均创下历届规模之最

  万众瞩目之下,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32 个代表团依次进入开幕式会场,引爆全场观众的热情。4 月 22 日晚,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让人回味无穷。著名的蒙古族青年歌唱演员乌兰图雅献唱《中华民族一家亲》,更是把开幕式文艺演出推向高潮。

  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入场时进行的 30 秒驻停表演,首次增设了专职表演人员,集中全面展示各民族传统文化精粹,成为本届运动会的一大亮点。

  记者还了解到,与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相比,本届运动会呈现出三大变化:一是新增了群众基础好、易于推广的空竹球、龙舟拔河项目。二是参赛人数、赛事时长,均创下历届规模之最。三是将更多表演性强的项目吸纳进来,更加全面地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

  据介绍,本届运动会会期 5 天,比赛时间 3 天,赛事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竞赛项目有珍珠球、毽球、木球、蹴球、陀螺、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押加、龙舟、民族健身操、空竹球等 13 个项目 75 个小项,表演项目分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编创参赛项目 33 个。

  " 自 1982 年以来,我省已成功举办八届民族运动会,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平台,成为全面展现我省民族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活动。" 开幕式上,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张然在致辞中表示。

  选手狂飙,赛场上演 " 速度与激情 "

  这是一场耐力、技巧和速度的比拼。

  4 月 24 日上午 9 时 30 分许,周口市体育中心室外田径场,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 " 高脚竞速 " 项目,正在举行小组赛。通俗地讲," 高脚竞速 " 类似于踩着高跷奔跑,其难度可想而知。

  20 岁的广西小伙韦佳颖,目前是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此次,他代表周口市参加 " 高脚竞速 " 项目。虽然训练非常刻苦,磨破了手指、磨出了老茧,但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同样属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 " 板鞋竞速 ",则更多地考验着参赛选手团结协作的能力。3 人一队,共穿一双木制板鞋,在田径场上展开角逐。为了动作统一协调,大家往往喊着整齐的口号,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终点奔去。

  陆地赛道的比拼上演着 " 速度与激情 ",水上赛道的切磋正在演绎着 " 狂飙 "。在周口市体育中心不远处的沙颍河周口大道东侧,便是本届运动会 " 龙舟 " 项目的赛场。

  4 月 24 日上午 11 时许,记者在这里看到,随着密集的鼓点和嘹亮的号子声响起,各参赛队伍铆足了劲儿划动着桨板,在水中争夺第一。水花四溅,龙舟变飞船;水波荡漾,激战正酣,选手们群情激昂、精神振奋,进行着 " 狂飙 " 般的较量,成为本届运动会的一大亮点。

  记者从 4 月 25 日晚举行的闭幕式上获悉,河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 2026 年在洛阳举办。闭幕式现场,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