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中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困难重重?原因在这里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关注着初中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难点和瓶颈。然而,数次调查发现,即便是到了初中阶段,有许多学生仍然无法理解和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特别是在七年级时,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似乎更为薄弱,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和题目不够贴近实际
七年级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题目也往往脱离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比如,在教材中,教师常常使用代数式子和图像来解释方程的概念,并要求学生通过“移项、化简、消元”的方式解题。然而,这种方法对许多学生来说却缺少直观性和具体性。因此,有不少的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感到枯燥乏味并且难以深入理解。
教师在教授这个部分内容的时候,应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如下图,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一听可乐比一听果奶多0.5元,小朋友给了卖家20元,卖家找了3元,问一共花了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算,结果就是20-3=17元。
那如果换一个问题,问1听果奶多少钱呢?根据条件,咱们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即1听果奶的钱+4听可乐的钱=17元,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1听可乐就是(x+0.5)元,则可列出方程为4(x+0.5)+x=17,怎么解这个带有括号的解?首先利用去括号的法则即”-”变”+”不变把括号去掉;然后再移项,将含未知数移到等号的左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需要注意的是移项要变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字母和字母指数不改变,只需把系数相加或相减即可);最后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x的值,该x的值就是该方程的解。具体解法如下图: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7%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