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绘蓝图 奋楫笃行谱新章
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全面发展。2019年以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奋楫笃行、锐意进取,立足立德树人的初衷和学校教学实际,不断开放革新、守正创新,实现教学水平提升、日常管理提升、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不断提质升级。
“回顾这4年,学校基于传承传统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和道路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思想、新的举措,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南宁市凤翔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梁建华说。
文化升级 课程建设日趋完善
凤翔路小学自建校之日起就将“君子文化”作为学校的立校文化,并围绕“君子文化”进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围绕《凤翔路小学学生“君子风范”养成十二项》形成的德育课程和活动体系,已成为该校一大特色,家校融合发展的实践获评“2018年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
2019年以来,该校在立校文化探索上又迈出新步伐。基于学校“君子文化”和原有课程设置,学校架构了君智课程“126”模式,即“一体二化六维度”:基于一个君智课程体系,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分别构建“智慧课程”与“君子课程”,从“‘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项目式课程”“校长课堂”“传统文化课程”“特色课后服务课程”“家校社共建校外主题实践课程”六大维度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大实践,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学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出君智课程‘126’模式,将课程、教学、德育、评价、管理、师生发展融会贯通,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副校长劳颖明表示,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文化落地,促进了学校文化的升级。
三本融合 凸显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凤翔路小学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成功申报南宁市“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在学校大课题的引领下,教师们积极申报子课题、校本课题,并滚动为城区、市级课题进行研究,充实了学校课题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年举办“凤翔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分类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新教师入职培训、班主任培训等,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学校对教研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性地推出“三本融合”概念,即将校本课题、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融合,科学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使学校教研活动全面升级。
常态化学科活动促教研提质。学校以制度的形式严格落实每个学科每周都有半天的教研组活动时间,以“校本课题”作为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发挥教师团队集体教研的主观能动性,研读新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究教法学法,践行教学评一体化。
“请进来、走出去”促业务提升。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量聘请专家对学校课题、项目以及教研活动进行专业指导。3年来,邀请了广西师大博士熊西蓓对全体教师进行3次论文写作专题培训,邀请南师大教授为全体教师讲述才女林徽因、萧红的故事……业务学习活动独具凤翔特色。
聚焦教学研究促专业发展。学校倡导教师以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指导教师学会专业化表达。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课题论文,并在“中国知网”平台开通学校账号,方便教师学习理论、查阅资料、自主建构。仅2022年,学校就有2个自治区级规划课题、1个自治区课改项目成功结题结项;市级课题大量立项、结题;学校教师在《广西教育》《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9篇;3名教师出版个人专著,2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广西优秀教师。
“这些年,学校的改革对教研活动提出了更规范更细致的要求。单从课题论文发表的井喷式发展,就凸显了‘三本融合’思想与配套措施有机融合的积极成效,展现出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副校长梁惠娟说。
人文关怀 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
凤翔路小学高度重视教师成长培育,以先进的教学文化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重视教师培训,但从不在假期举行大规模校本培训;重视教育质量,但从不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重视文化传承,但从不干预班级文化建设……宽松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成为大家成长提升的内驱力。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成长内驱力的培养,并坚持认为只有促进教师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副校长张艺楠说,“校长梁建华不仅关心教师们飞得高不高,更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因此他常与教师们交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心理需求,为大家排忧解难。”
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成为教师们大胆尝试、大胆创新的“温床”,也推动了学校发展呈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态势。几年间,该校吸引了大量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加入学校教师队伍,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学校更显年轻、更有活力。
开放办学 管理制度逐步完备
开放办学是建设优质学校的必由之路。凤翔路小学一直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打开校门、承担责任、友好共建,近年来大量参观访学团队前来交流教学管理经验,共促共进、共同提升。
打开校门。今年以来,前来学校跟岗研修的团队数量不断增加,每月都有3—4个不少于120人次的各级访学团队到校参观学习。
承担责任。学校承担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教育部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情况调研、自治区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调研、自治区文明校园巡视、南宁市教育系统教育常规展示活动、南宁市校园安全及心理教育工作督导等检查,承接了自治区“读先锋、学先锋、做先锋”爱国教育读书活动、南宁市常规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启动仪式、青秀区文明校园暨中小学校文化建设成果集中展示月活动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
友好共建。学校与大新县下雷镇中心小学、梧州龙圩中心校以及青秀区刘圩镇禄强小学等学校签订帮扶协议,进行结对帮扶。2023年,在青秀区的牵线搭桥下,学校与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教育集团签订帮扶协议,由砂子塘小学进行帮扶指导。自此,学校打通友好共建的教学路线,一手拉着先进地区的优质教育,一手牵起广西边境、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构建起大格局的学习共同体。
“如此大规模的开放办学,也是校长梁建华近些年对于办学理念的一些探索。在新理念的推动下,学校常规管理更加注重质量和细节,各个部门迅速反映、调整改革,管理制度逐步完备和先进。”副校长周恩说,如今这样的开放理念已成为凤翔路小学不断发展的基石。
本报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郑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