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死敌,是指望孩子“自觉”

  作者 | 夏野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身作则,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孩子做好榜样。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喜欢用“棍棒”和“说服”等方式,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只会形成不良习惯和个性。

  只有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他们才会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而这一切,都要从培养他们自觉开始。

  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相长。”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面镜子,孩子能够照出父母的影子。

  家长需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之前热播剧《小舍得》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学习不自觉,其实是因为父母也没有学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只有父母做好表率,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自觉地学习和成长。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让他自己学会做选择

  很多家长都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习惯性地去找父母帮忙,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没有主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陪着他们一起画,或者和他们一起找一些素材。

  当孩子完成一幅作品时,家长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有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可以陪着他们一起画。

  但是孩子喜欢画画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画出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只有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才能逐渐学会如何选择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我们要培养孩子养成自觉的习惯,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过程中,父母要给予他们自主选择和思考的机会,让他们逐渐养成自觉、独立的习惯。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思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制定学习计划,才能在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自觉性。

  有了学习计划,孩子就知道要从什么时间开始做什么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要父母帮忙做。

  但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管好自己。

  孩子的人生道路漫长而又充满挑战,只有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他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说过:

  “没有目标的孩子,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小船,漫无目的,随波逐流。”

  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

  家长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孩子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这并不是说家长需要一直给孩子制定目标,而是当孩子对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之后,他才能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自觉学习、自觉生活的好习惯。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可以告诉他,要想考到全班第一名,就必须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 END -

  编辑小鹿,公众号:夏野鹿公子,在育儿带娃的路上携手同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