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700门课改为全英授课,清华学生有些无奈,打破常规还是媚外?

  作为国内顶尖院校,清华北大是各大院校的风向标,各项政策措施关乎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考上清北的考生基本都是当年的最优质生源,进入了名校意味着一脚迈向成功。

  高考能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个个都是学霸选手,学习能力一流,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逐渐成长为各个行业的新晋人才,名校能为学生提供的不只是名校光环,还有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

  

  清华大学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名校,可能公开课上随便一位同学,就是某个地区省市状元,但在清华也有不少稍显普通的学生,刚过录取线,若是教学内容太过高深,对他们而言也是负担。

  

  名校招生方式不仅依靠于高考,清华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才,还有自主招生、保送生、特招生、强基计划等,2023年还推出了自强计划,主要招收偏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的考生,给予一定降分录取优惠,让更多考生有上名校的机会。

  

  走进清华的校园,学生们会发现,多数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主要是条件好的家庭在教育上支出更大,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在偏远山区地区的学生,就算学习能力强,享受不到优质资源,想到达到名校门槛更难,自强计划就是向这类学生开放,或许他们高考分数不算太高,但学习能力突出,属于可塑之才,经过大学四年的追赶,也能达到顶尖毕业生水准。

  

  英语是乡村和偏远地区学生的弱势学科,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和习惯,多数都是为了应试而学习,即使考上了清华,也很进行实际应用。

  落后地区学生考上名校以后,只能从头开始真正学习英语,可学习非一日之功,还要兼顾专业课的学习,若是老师实行全英文授课,可能平时用功学习的学霸,上课只能一知半解,效率还不如正常上课。

  

  除了这类偏远地区学生,体育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也很一般,清华大学将700多门课程改为全英授课,让不少学生十分无奈。

  

  全英授课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与国际接轨,但就算是清华的大学生,也有部分学生英语能力不足以支持全英上课,老教授面对英文授课也压力倍增。

  

  不少老教授是领域内的专业人才,英语能力都很强,毕竟清华属于理工科,到国外学习交流是常事,若是简单交流讨论问题还好,要是用全英文授课,对老师而言难度也很大,看到清华推出全英文授课,不少网友直呼:到底是打破常规还是媚外?

  掌握一门语言需要语言环境,若是全英授课,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必然会有帮助,但老师不擅长、学生不熟练,难免会影响课堂进度。

  

  对于网友的质疑,该校负责人曾表示,英语是国际语言,若是清华师生对英语十分熟练,可以提高清华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这一愿景是好的,也要考虑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清华北大历来是高校风向标,但全英文授课其他高校不要轻易模仿,生源和师资都不满足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全英文授课对学生而言,难度有些大,该校这一行为引起不少争议,甚至有人说是“崇洋媚外”,若是从学习和科研的角度来说,也是为了大学生着想,无非是适合这一方式的大学生比较少。

  

  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是没道理,一般文献都是英文发表,国际权威期刊也都是以英语为主,研究生想要发表知名论文期刊,需要全英文发表。

  清华学生作为顶尖人才,论文发表和科研等都离不开英语能力,计算机等专业更是离不开英语,而且据清华学生表示,700门全英授课都是相关专业的,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这一能力。

  

  清华全英文授课之所以引发争议,还和出国留学人数有关,清华每年招生人数不过几千人,最后选择到国外发展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大众关注的问题,认为顶尖学霸接受最优质的培养,最后却不在国内发展,有些难以接受。

  如今国内就业和科研形势逐渐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国发展,相信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可以让大众转变观念。

  今日话题:对于清华的全英文授课,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每周创作进行时#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