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本报武汉讯 (通讯员 鄂组轩)近年来,湖北省委组织部聚焦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协调各方优势,调动部门、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计划到2025年培养引进2500名左右卓越工程师。
突出系统谋划,坚持以用为本。加强党对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等关键环节,发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高校和企业协同作用,制定19条具体措施。着眼破解过去工程师培养产学脱节、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机制,提出校企共建工程师学院、试行项目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校企“五个共同”育人行动等举措,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制定打造培养实践基地、引导工程师在生产一线发挥效用、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双向实施“产业教授”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形成有利于工程师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重点项目牵引,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制定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方案,实施省级联合培养项目,聚焦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首批选择22所高校和39家企业进行合作,遴选460名工程硕博士,着力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健全培养机制,落实高校学习、企业实践“双阶段”培养模式,做实双导师制,明确高校和企业各阶段任务与责任。出台设立专项奖学金、专项招聘倾斜、创新创业扶持等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推动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试点高校设立“中国光谷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工程硕博士给予每年1万元资助。筹建一批人才公寓,落实在企实践阶段的集中住宿保障。
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完善实绩导向的工程师评价机制。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对工程技术人才,将技艺技能水平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工程科学人才,将解决复杂工程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工程引领人才,将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引导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推动组建省制造业工程师协会,在高端装备产业人才引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已集聚64名高水平工程师。搭建卓越工程师发挥作用平台。推行“企业出题、人才揭榜”机制,74个项目揭榜成功,引导企业项目投入5.2亿元,技术交易合同额达1.3亿元。开展“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省级引导1108名院士专家、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服务产业一线,其中工程技术人才占半数以上。指导省制造业工程师协会举办首届全球光电子信息卓越工程师大赛,吸引近200名工程师(团队)报名参赛,36家企业发布需求榜单,推动6个参赛项目与意向单位、6个揭榜工程师团队与发榜企业签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