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从一首诗游到另一首诗里:谈谈胡续冬的诗歌与翻译
“未名书香”
首届校园读书文化节系列讲座活动
从一首诗游到另一首诗里:
谈谈胡续冬的诗歌与翻译
●活动时间
4月20日(周四) 19:00-21:00
●对谈嘉宾
范晔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姜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瓒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嘉宾介绍
范晔
猫科动物之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译者。译有《百年孤独》《万火归一》《致未来的诗人》《未知大学》《三只忧伤的老虎》《不要问我时间如何流逝》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曾获《新京报书评周刊》《经济观察报书评》年度致敬译者,单向街书店文学翻译奖等。
姜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人。研究领域为现代文学、中国新诗等,出版学术及批评专著《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公寓里的塔》《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诗集《洞中一日》《鸟经》等。曾获“刘丽安诗歌奖”、王瑶青年著作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批评家奖等。
周瓒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诗人。出版有批评和学术论著《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挣脱沉默之后》《当代中国诗歌批评史》,诗集《松开》《哪吒的另一重生活》,译诗集《吃火:1965—1995诗选》等。曾获安高诗集整理奖,东荡子诗歌奖·批评家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度好书奖等。
2021年离世的著名诗人胡续冬在诗歌语言和主题方面有许多开拓性的尝试,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主编的《新诗评论》总第二十五辑特刊发“胡续冬纪念专辑”。几位同样活跃于当代诗坛的诗人生前好友——范晔(北大外国语学院西葡意语系副教授、《百年孤独》中译者)、姜涛(北大中文系教授、批评家)、周瓒(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批评家),将挑选数首个人十分喜欢或有独特价值的胡续冬诗作,进行细致的解读,讨论在戏谑尖锐或深奥跳脱的语言迷宫背后,诗人对词语的精心锤炼,及深切的人文关怀;所选篇目包括《里德凯尔克》《犰狳》《停电的雨夜》《江畔》等。现场还会播放胡续冬诗作葡语版音频(由译者朗诵),展现国内很少能感受到的异域音韵之美,也会展开讨论胡续冬对中葡两种语言的应用,以及更广泛的诗歌翻译等问题。
新诗评论
(总第二十五辑)
本书内容涉及两个主题,专栏《诗人胡续冬纪念专辑》是其一,另外的三个专栏《问题与事件》《诗人研究》和《新诗学》中的文章,均出自以“思想与历史视野下的诗歌批评与研究”为主旨的工作坊来稿。《诗人胡续冬纪念专辑》的几篇文章分别分析了胡续冬诗歌中由朴素的经典意象构建的“镜之城”,扒梳了他 “反本质主义”的写作意识;探讨了作为诗人、教师、译者、随笔作者的胡续冬在创作、研究、教学与翻译等方面“高度的互通互渗性”;阐释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去经验、激活、反哺和完成生活的;以及借由胡续冬写作“双核”的“腾挪”与“游牧”来阐释其诗学。《问题与事件》栏目中的几篇分别从几个诗歌批评受热议的角度切入,如诗歌的“当代性”,当代对诗歌写作“技艺”的强调,以及“九十年代诗歌”的相关理念等,检视当代诗歌创作和批评面临的问题。《诗人研究》栏目含一篇重释海子诗歌的文章;《新诗学》栏目含一篇诗歌本体论的研究文章,作者从目的、形式、质料、动力四个角度讨论诗歌的生成。
在北大课堂读诗
(修订版)
本书包括北大的14堂诗歌赏析课的记录,解读、讨论了张枣的《边缘》、王家新的《伦敦随笔》、臧棣的《菠菜》、欧阳江河的《时装店》与《感恩节》、翟永明的《潜水艇的悲伤》、西川的《致敬》、韩东的《甲乙》、张曙光的《尤利西斯》等14首诗,主讲及参与谈论者包括吴晓东、臧棣、周瓒、姜涛、胡续冬、冷霜、钱文亮等,整齐地集聚了当时和后来诗坛的重要人物(诗人和诗评家),对理解90年代诗歌,以及诗歌解读方法、态度,都有示范意义。
阳光打在地上
北大当代诗选1978—2018
虽说并不存在“北大诗人”或“北大诗派”的说法,但是,从这所学校走出的诗人,在精神和诗艺上有重要的共同特征,他们的创作也对当代新诗发生重要的影响。本书选入45位诗人1978年至2018年间的作品。标准更多着眼于“当代诗歌”成就的角度,因而不限于选入他们求学阶段的诗。借这个诗选的出版,可能会为这些诗人提供集体的“自我纪念”的机会,也让后来者有了借鉴和超越的目标。另外,则是长期读他们的作品,作为在语言、情感和心智上的受惠者对他们表达的感激和敬意。
“未名书香”
首届校园读书文化节系列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