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 “答题攻略”,让调查研究“破圈出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贴近群众“领题”、深入实际“解题”、直面症结“破题”,在深化调查研究中锤炼干事创业重要本领。

  破除“纸上谈兵”的“距离圈”,迈开步子,贴近群众“领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群众是社会活动的实践者,各类政策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他们的体会最真切感受也最直接,因此也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必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群众,把镜头聚焦于民生所急所需所盼,用“放大镜”找实调研问题,多角度、近距离开展调研,全方位、常态化掌握实情,站稳调研立场;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少阅写好的材料、少听备好的汇报、少看好的点位,多一些现场看、随机点、当面听、直接问,组织“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从矛盾困难中、从群众的呼声中找准工作落实的堵点淤点。

  破除“漫无方向”的“盲目圈”,扑下身子,深入实际“解题”。“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调研工作不能漫无目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只凭材料的只言片语、他人的转述论断,而是要具体而微,深入实际,精准“把脉”,找出问题出现的“病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坚持问题导向,练就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善于握紧“竹竿”求实、解剖“麻雀”求深、剥开“洋葱”求细,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毅,把调查研究成果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招硬招”,真正做到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

  破除“浮于表面”的“形式圈”,甩开膀子,直面症结“破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调查研究工作要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力戒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只看“前院”和“盆景”、绕过“后院”和“死角”。要主动担当作为,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对于能够尽快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要做实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围绕事关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紧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列出具体举措,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抓好成果转化,强化跟踪问效,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黄辉)